想主动出击认识“男神”?前FBI特工教路:第一步要“被看见”!

撰文: 温桦
出版:更新:

前阵子与大学朋友聚会,几为女生坐下来讨论得如火如荼的话题竟然是“如何识男仔”。虽说“女追男隔层纱”,但然而面对心仪的男生时,就连朋友zone也未成功闯入,又何来可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呢?

其实不论在恋爱上或是职场上,想“埋堆”往往不知如何行动的例子多的是。有时想主动出击讨好对方,甚至无事干也想说说笑话讨别人欢心,却容易不小心“做多咗”,甚或令别人留下负面印象,破坏了人与人之间很重要的First impression。那到底建立友谊时,是不是真的存在公式与法则?

(《一周的朋友》剧照)

友谊公式:接近+频率+持续时间+强度

虽说友谊、爱情总说缘份,但其实亦需要我们亲手建立起来的。但过份主动出击别人也未必会喜爱与受落,那么想认识新朋友时我们又要留意什么?退休FBI特工Jack Schafer曾经在国家安全行为分析相关内容中工作,对人类的行为与互动有深入研究与认识,早前他就编写了一本名为《The Like Switch》的书,特意介绍了“友谊公式”。友谊公式的组成包括:接近(Proximity)+频率(Frequency)+持续时间(Duration)+强度(Intensity)。

【男共女的事】安慰的艺术:比起建议,女生们更需要的其实是⋯⋯

(《寡佬飞行日记》剧照)

接近:我们要被看见

想识朋友第一步不是要急于“表现自己”,反而是最简单地被看见即可。“接近”是指我们和另一个人之间的距离,亦即是我们与别人的接触。这好像是我们存在于一个共享空间,比方说一些聚会或活动。我们安静地在他们旁边,令他们感觉舒适不被威胁,已经可以达到“接近”的效果。举例我们想认识新对象,尝试多建立一些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好像是圣诞派对与不同的饭聚等。记着识朋友第一步是“被看见”。

频率+持续时间​:多联系建立关系

“频率”与“持续时间”就是指,我们与对象在一段时间内联络的次数与时间。即是当大家愈是经常联络,愈是花更多时间在一起,大家更能彼此影响大家,双方关系容易变得更亲密。书中曾以一FBI的案例作例子,特工Charles的任务,是令一名代号Seagull的外交官成为美国间谍,为了要接近并成为朋友,Charles先探查出Seagull必经的路线,并每日跟在他在便利店相遇,直至Seagull认出他,增加熟悉感,继而成为朋友。这样每日一见的形式,持续了两个月之久。

这告诉我们,要与别人建立友谊,持续付出的时间绝对是关键。所以也不要怕踏出第一步,适当地保持短讯联系。若是担心每日一次太烦人,每星期也要定期“出现”一下,让他习惯了有你的短讯陪伴吧!

准备安定下来了吗?女生先要知:没有Mr Right,每个都是错的人!

(《One Day》剧照)

强度:要有深度交流

“强度”是我们能否使用语言或行为来满足朋友心理以及身体需求的强度。举例说,你与朋友花了一整天待在一起,但大家都只是自顾自在玩手机,没有半点心灵或身体上的接触与交流,这代表了“强度”低。这样相处久了大家彼此的关系可能亦会渐渐疏远。作者特意提出令人有好感的交流,身体语言也有“三大特征”: 眉头会不自觉地挑起、头微微倾侧,以及“毫不作状”的笑容。

除了花“时间”与朋友相处之外,亦要懂得建立更多深刻话题与互动,好像互诉心事,愿意聆听与开解对方都是建立友谊重要的元素。而在友谊公程式中,友谊就是把上述元素加在一起而建立的。那么,如果其中一部分缺少了,好像因为工作忙碌所以相处时间少了,那么每次见面更加要着重“质素”。聪明的你应该知道,要提升“质素”,更应选择较多相处机会的聚会活动:晚餐聚会、唱k相对郊游、野餐,可能更易出现各自低头玩电话的情况;而一班人去看戏,之后各自回家,亦缺少了具质素的对话。

其实建立友谊看似简单又像复杂,但简单来说其实只要用心对待,懂得体谅,愿意付出,我们亦可以得到深刻又不可取缔的“友谊”,甚至把友谊提升成为知己与情人。

资料来源:lifehack

【最强约会裸妆】似有若无最吸引:别成为阿梅,记住这4个贴士!

【恋爱】朋友定情人?留意对方“视线”:看清对方有否爱上你!

【元宵香港地】女生想告别单身?新一年必到3大人气“姻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