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熟女看电影】要不单身 要不当条狗 你会怎选?
《单身动物园》-一个关於单身便是罪的故事。
单身狗-一点也不好笑的自嘲,似是怕被别人窃笑,唯有制造一个将伤害减到最低的下台阶。如果你以为电影只是带出“单身无罪,独身有理”的自我概念,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论你是单身抑或已婚,值得思考的,是社会如何塑造一个让我们深信甚至迷信的主流价值。
在未来的反乌托邦社会中,单身是不容许的。不论你是丧偶还是被背叛,只要是单身都需要入住酒店进行45天的配对考验,配对失败你将要变成动物(唯一的自由意志就是你可以自行挑选成为哪种动物)。主角大卫结婚十二年,妻子移情别恋,顿时成为单身的他无奈入住酒店。酒店内规矩繁多,就连自慰都要受惩罚,因为这被认定是单身者才会做的事。而等候配对的人,一定要找到和自己有共通之处的人才可结伴同行,大至有相同的学识背景,小至近视都可。大卫为求尽快“脱独”,不惜扮作成冷血的人接近冷血女。被识穿后,意外加入了严禁队员发展恋情的“孤游者”游击队。之后的剧情大概你也猜想得到,他在游击队遇上了一个有同通点又心仪的女人......
电影的英文戏名为”Lobster”,是出自男主角“轮回”成动物的一个意愿:
酒店经理:如果你最终是单身,你会选择成哪种动物?
大卫:龙虾。
酒店经理:为甚么?
“因为龙虾可以存活超过一百年,是蓝血贵族,而且终身有繁殖能力。加上我很喜欢海。”
荒谬制度折射现实主流价值
反乌托邦的电影,你最熟识的可能是饥饿游戏、分歧者,近期的有猎杀星期一,但千万不要期待这套戏会有甚么大场面,再荒谬的情节都是用精简的对白和平淡的场口去交代,甚至你需要看第二遍才了解对白个中的涵意。电影随著一把毫无感情的女声旁白推进,而猎杀孤游者的场面会用和谐的古典音乐衬底和慢镜作处理,形成强烈对比。抽离感之余,更多的是烦躁不安的无奈。
试代入戏中的角色,你有以下四个选择:
1)随遇而安,期限到,就转化成你想成为的动物。
2)加入“孤游者”游击队,一辈子只能单身。
3)屈己求全,刻意改变自己配合“命定”的另一半。
4)自杀。(戏中有人选择这样做)
“我们独自跳舞,所以只会放电子音乐。”
单身是状态 不需要定义
孤游者的规条中,主张一切孤身而行。当你被捕兽器夹到,同伴只会冷眼旁观,首领会无情地叫你想办法自行逃脱。他们只会播电子音乐跳独舞,从不跳华尔滋这类需要双人合拍的舞蹈。其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一群孤游者在森林中听著耳机的音乐,各自起舞,他们的舞姿故作离奇怪异,当你看到亦必定忍不住笑,但他们却表现得乐在其中。反观现实,其实单身的人可能很享受自己生活的状态,只是在“岸上”的旁观者会替他们担心,会认为他们是另类。单身是状态,不是标签;是选择,亦可以是无奈接受;是享受,亦可以浮躁。每个人对单身有不同感受,尽管不同时期的自己亦有截然不同的想法。我们无须为单身的人感到难过,更不需要刻意宣扬单身的美好,就像电影中的一样,两极都不是好事。单身,从来不需要定义。
为爱而爱 为结婚而结婚
电影亦带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求爱心切、变成人云亦云的婚姻。大卫在酒店认识了一位跛脚好友(下称跛脚男),他为了接近心仪的对象,不惜扮作蛙泳高手(跛脚的他根本无法游),见她经常无故流鼻血,就装作有同样毛病,最后,他当然得尝所愿踏上为期15天的“试婚之旅”。当大卫揭发跛脚男一直以来都是撞墙和用刀捅鼻而制造出流鼻血的假象后,妻子没有夺门而出,反而若无其事继续吃饭。而社会的实相是,它会给你人生的指标:三十岁是适婚年龄,安居置业才算是家,才会有安全感。副作用就是令不少人会为爱而爱、为结婚而结婚,赶著在限期内达到社会上的标准,当一个合群的大众。因为思想已经牢牢种在脑海之中,活在二人的痛苦中亦总比单身一人好。
究竟最后大卫会选择刺瞎双眼抑或变成龙虾?又一个开放式结局,我很喜欢这样的处理。正如单身一样,好还是不好?悉随尊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