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残缺美】买不到心仪饰物 摄影师转营设计师:让纯银不褪色

撰文: 钟芷珊
出版:更新:

When Sparks Ignite……在黑暗处,或是在迷失的地方,总会有一点点光亮之地,让你知道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做。

找不到自己满意的饰物,不如就落手自己做。(杨晴摄)

3年前,因母亲突然离世,本来身为摄影师的Savia顿失依靠。在迷失的状态下,决定找寻一些新意,回归人生的基本步,找寻手工设计的可能性。“由小到大,我也对首饰非常有兴趣,但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些自己很满意的饰物。”对饰物的不满意,可能是设计,也可能是手工,或是用料上的不满足。一直处于comfort zone,大概是来到对人生很迷失的状态,很想给自己一个挑战,所以Savia就决定由制作自己喜欢的饰物开始。

延伸阅读﹕【结束十年品牌】设计师一年不买新衣﹕我们早已拥有足够的衣服

在Hatton Studios,Savia学会了饰品的手工艺。(杨晴摄)

由一张工作台开始

本身没有任何设计底子,笑言画功很差的Savia,上年在pmq参加了一个短期课程学习制作首饰,“在pmq的时候,学的都是一些理论,或者是一些很基本的创作,自己想再学多一点点,所以就报读了在Hatton Studios举办的课程。除了一些技艺上的知识外,他们也分享了一些原料的厂商联络,现在也在此租借工作地方,可以跟其他设计师交流心得。”在上环的楼上小型workshop,一张又一张的工作台互相紧扣,正在孕育著一个个新生的首饰设计师。

破烂了的东西,不等于是垃圾,也不代表是一种终结,换一个角度看,或者是另一种新生。
Savia

破旧重生,对残缺美的祟拜

由无到有,由零到一,用半年时间制作系列饰品,成立品牌Atelier Hon’ne。然而,制作饰品有多样素材可以选择,Savia却选择以925纯银,再混合金的元素,作为第一个系列的主要素材,并为系列取名为《When Sparks Ignite》,“破烂了的东西,不等于是垃圾,也不代表是一种终结,换一个角度看,或者是另一种新生。在日本文化里,有一套传统美学称为Wabi-Sabi,关乎一种心态和存在的方式。它着重从事物的不完美中寻找,体悟它本质的美,并透过万物存在的气息变化而去顺应自然的默契和奥妙。”而这个想法也体现于日本的一种古老修复工艺Kintsugi之中,是一种髹饰泥金工艺,把破烂了的碗修复。一件看似普通的瓷器,摔碎后,艺术家不会丢掉,而是用生漆和金箔粘合修复,让它脱胎换骨,化成一件艺术品。Savia迷上了这个传统工艺,并取其金的元素,幻化于银饰之中。“我的设计,每一件也包含了自己的故事在内,这也是与其他品牌不同的地方。”

Savia指把纯银和金融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首先要用depletion gilding处理纯银,让纯银一直保持银白,不会因为佩戴时间长而令颜色变得暗淡。之后,再用Keum-Boo这种古老的金属附贴方法,把金箔贴附在银材之上。加工方式需要在金属上加热,之后贴附在纯金箔上并施加压力,这样便会永久而且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个工艺,在香港也极为少见,我是没有见过有其他品牌会用上这个技术的。”然而,这也是用古老技术,把金和银完美结合的可贵与特别之处,而完成一件小配饰更可能要花上两三个星期的时间。

成立一个品牌不易,Savia笑言的确大部份时间用在设计以外的地方上。(杨晴摄)

成立一个品牌,只有30%做设计

在香港,要成立一个本地品牌并非易事,而身兼多职也是一样最基本的东西,“朋友跟我说,在香港做一个品牌其实只有30%的时间真正在做设计,其余的时间,可能都花在宣传或者是PR上,尤其是我这个只有我一人负责的独立品牌。现在,我会经常留意社交媒体,看看如何去推销品牌,例如什么角度的相片会有更多like。”

再成功的品牌,也无法不跟现实低头。Savia笑言﹕“有人会把设计贴近市场,但市场是无法预料的,我反而认为不应该太贴近市场。”现在Atelier Hon’ne,主要于网站上售卖,大大节省了昂贵的租金来源,最近也积极接洽海外的销售商或select shop,也为这个小小的本地品牌提供另一出路,让她可以专注于设计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