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后中国电影再获康城金棕榈 导演邱阳:国内电影环境不健康
第70届康城电影节圆满结束,今届华语片于颁奖礼上都有斩获,事隔24年,中国电影人再夺最高荣誉金棕榈,虽然奖项只属短片单元,但都令不少人对未来内地艺术电影充满希望。不过得奖导演邱阳强调,自己不想在中国体制内制作电影,坦言国内电影环境不健康。
1993年,陈凯歌凭《霸王别姬》夺得康城影展最高荣誉金棕榈奖,亦是迄今唯一一部夺此大奖的华语电影,足足等了24年,中国电影人再次扬威康城,常州出身的邱阳凭住一套15分钟短片《二月春城》摘下金棕榈,亦是中国电影首次于短片单元中获得此大奖。“Fxxking amazing﹗”邱导上台只是得这句感言,简单一句透露他对于获奖的惊喜心情,不过邱导却指未来会集中运用外国资金拍摄电影。
据《凤凰网》报道,邱阳接受得奖访问时指,由于自己曾到澳大利亚读书,加上有英语优势,已获得美国、澳大利亚等电影公司合作机会,未来主要会使用外国资金创作,他坦言是想避免国内的审查压力。“我没想过大富大贵...国内的电影环境、行业还不是很健康,如果在国内做独立艺术电影,不仅周期长,只能低调进行,还有审查的压力,创作的都是‘体制内艺术片’,我也会成为这种环境下的同谋者。而在国外...相对开放自由一些。”从事创作,自由开放环境有助孕育出更好的作品,邱导的说法,看来对中国艺术电影发展不抱乐观。
其实邱阳并非首次参展康城,学生时代已经凭《日光之下》,入围两年前康城影展基石单元,今次得奖作品同前作一样,聚焦他家乡常州的发生的故事,《二月春城》讲述一对父母于春节前夕,女儿突然失踪,二人焦急四处寻找,警局、学校等人态度冷淡,一班村民期后发现河边有浮尸,最后结局以开放式终结,并无交代尸体是否主角女儿。电影采用4:3拍摄手法,有影评人赞作品有欧洲记事风味,关注中国人生活。而邱阳透露作品灵感来自当地一宗新闻报导,某小区多次有小孩神秘失踪后,又再度自行出现,激起邱导好奇心创作。
邱导得奖后,令人憧憬中国艺术电影将回到从前张艺谋、陈凯歌第五代导演的年代,但仍有人指纵然今年康城影展,看到不少中国电影人参与现身,但大多都是带着商业原因参加,加上连续两年缺席入围康城主竞赛单元,中国电影圈又愈趋发展商业大片,令人慨叹下一次中国电影能够再登上长片金棕榈宝座,究竟要等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