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男生看到的三十而立 最重要还是学懂如何快乐  

撰文: 陈运濬
出版:更新:

29+1时去看《29+1》,确是有一种矫情到想死的浪漫。男生去看,未必看得透女生的30迷惑,自己倒想起一大串30岁前的回忆。站于“三十而立”的关口,反思什么叫成长,反思活到30究竟够成熟了未。

其实不止女生,男生面对29+1都是那些社会的期望,只是我们没那么敏感。(《29+1》剧照)

电影一开始,周秀娜演的林若君每日准时起床上妆,回到公司展开无间断会议,然后跟那些拍拖多年的情侣一样,与男友关系转淡,一句没搭一句,不止女生,反正香港大部份这个年纪的人都是这样。然而“成长”的课题,女生一直都比男生敏感,所以女生看《29+1》带有更多的感触是自然不过。三十而立,说的是三十之龄应是学有所成,运用自己经验发挥所长的时候。工作上,应该不再是初出茅庐的位置,能力较强者或许都晋升到夹心中层,父母期望的,是你应该要成家立室,而另一半对你的期望,或许是要有经济基础有承担。但对大部份男生而言,30只是一个数字,从来不会特别意识到这是一个大转变,(当然身边亦不乏达到或跟住以上说法去走的男生),大家一讲就明的例子是张志明,30岁依然都是大不透。成长对不同人有不同意义,一直认为现实点就是成熟,成熟点就是成长。男生要满足大众期望,所以30岁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要扮成熟但不愿成熟的年纪,职场上可能要现实点,你不可能仍沉醉于一些梦想和了无边际的想法,你或许不会想再认识更多新朋友,能够交心的已经足够,然后对住另一半,你不能再事事孩子气,考验更多耐性与情绪,30岁,你又开始懂听懂讲每一句说话,明白当中的潜台词,30岁,你表面无所惧怕别人的责难,只因你懂得如何吞声忍气。而讲到最无可避免的就是如戏中林若君一样,父母年纪老迈的现实,他们身体转差,要面对生老病死,你不得不认真肩负起当家的责任。那一场林若君回忆跟老父的对话,望住老父不停搞拌的奶茶,感觉一切都回不到过去,那些跟亲人相聚的孩提时光,随住成长,变得愈来愈少甚至一去不回。男生强行装成熟,有时都会被迫到跟林若君一样,忘记了快乐,抑压了快乐。

黄天乐教晓林若君的就是如何令自己快乐,反正生命太多未知数,可以控制就只有如何让自己快乐。(《29+1》剧照)

电影提着各式成长的烦恼,父母变老、朋友间疏离、职场上的迷失、青春年华远去等,但数到最令观众共鸣,还是那些关于爱情的事。因为30岁,我们惧怕一个人,我们惧怕寂寞,然后就似戏中跟男友若即若离的林若君,回到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房间,只能对住四面墙,只能面对那种“我是否已经什么都没有”的疑惑,有伴侣的,你质疑他/她是否能够陪着自己变老,单身的,你不再相信爱情,不相信会再有心跳的感觉出现。幸好《29+1》展示恐惧过后,观众还是看得到盼望,林若君扮成熟扮到太累时,她刚好看到黄天乐的日记,顺带回顾自己人生的8分3,她发现现在一切已经来得不易,很感恩很感动,她要面对的将来充满未知数,根本无得预计,自身控制到的只有心态,就是如何快乐地去看待每一件事。或者有人觉得黄天乐乐观得太过,太不真实,但或许我们生活就是缺乏相信,缺乏期望,才忘记如何去令自己快乐,如何去爱锡自己多点,自私多点。其实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是29+1,跟回忆聚旧一下,沉淀一下,重新换个心态和角度出发,就如结尾哥哥的歌曲一样《由零开始》,哭笑过后,储够智慧和勇气,又再继续向前行。黄天乐的出现,林若君学会如何快乐,这或许才是成长中最有意义的一课。

彭秀慧或许可以迁就电影版大幅改动剧本,但庆幸她坚持保留接近100%舞台剧原著。

最后想说的是,这是一套舞台剧改编的电影,彭秀慧可以为了迁就大银幕,删减或者放弃某些情节,不过庆幸她忠于那个陪伴她走过91场公演的故事,然而依笔者所感,黄天乐的乐天放于舞台上或许不觉夸张,但于银幕上放大来看,倒有点造作,加上欣宜有点不受控的演出,令电影扣了些少分,庆幸周秀娜演技有所突破,演绎女人30时不安和喜乐,自然舒服,相信令不少观众对她刮目相看。而作为一个玩过剧场,喜爱剧场的人,更想感谢彭秀慧,尾段播回《29+1》剧场的精华片段,又将场刊带入影院,感受到她没有为电影版的诞生冲昏头脑,依旧有着对剧场的尊重,当然私心想说,我还是喜欢舞台上的《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