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刘培基为梅姐设计告别婚纱 神来之笔解决没新郎揭头纱
撰文: 许育民
出版:更新:
改编自梅艳芳一生的传记电影《梅艳芳》,压轴一幕以梅姐在红馆舞台唱出《夕阳之歌》作结,一身漂亮的婚纱,一句我嫁给舞台,画面凄美。事实上,这件婚纱是出自恩师刘培基(Eddie)手笔,而他当日设计时百般滋味在心头。
2013年,刘培基先生推出自传《举头望明月》,当时接受有线电视汪曼玲主持的《星级会客室》节目访问,提到这件婚纱,Eddie指是他设计生涯中,几乎用了整个心的爱去做。“我知这件婚纱是没新郎,我知这件婚纱是死别,我真的知道,在红馆第一晚演出,挥手说再见我知是真的,所以我认为这是我一生最好的作品,因为我投入太多爱在这婚纱入面,太多感情太多感触,我想都没想过会设计一件婚纱畀一个女人而是没有新郎,一件告别的婚纱,怎可以不漂亮?”
讲到这件婚纱,最满意的地方是头纱上的设计,因为这是个没有新郎的婚礼,没有人帮手揭头纱,所以设计上要花点心思。“那个头纱是半掩的,是有离开的感觉,她擡头会见到双眼,低头就看不见,这设计是神来一笔。这是一件凄美的婚纱,对她对我来说都是重要的代表作。”
+9
访问又提到梅姐离开时,赠香港跑马地毓秀大厦及伦敦的两处物业予恩师,Eddie强调自己并不知情,更慨叹这安排搞出了这么多无谓的官司。Eddie︰“如果我是需要她这些馈赠,我无需要待她走才去拿,我大可以在退休时直接跟她说我要这我要那,她会好乐意送给我。我这么多年的生日礼物,我是限制她只可以送两条烟给我,我本身好憎生日礼物,因为永远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到我戒烟后索性跟大家说我不要生日礼物,他立遗嘱时我不在香港,所以我并不知情。”刘培基最后更说戏子无义并不适合用于梅艳芳身上,她是有情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