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La Land‧影评】回到初衷 老土但我喜欢

撰文: 刘健华
出版:更新:
《La La Land》故事简单,围绕男女主角如何一起追寻梦想。
超级英雄电影已真的够多了,尤其一些挑战人类智商最低极限的剧情,真的受够了。

《星声梦里人》(La La Land)是近期最多人谈论的电影。金球奖连夺七奖,影评人、媒体、fb疯狂洗板,优先场全部爆满,奥斯卡的小金人似乎已拿了一半在手。在2016年被3D特技、IMAX、超级英雄占据的一年,《La La Land》的出现像告诉我们:回到初衷。

《La La Land》是导演Damien Chazelle(左)第二部长片,便获得多个国际大奖。

每隔数年便有一套受欢迎的歌舞片横空出世,《情陷红磨坊》、《芝加哥》、《孤星泪》,已被遗忘了的片种其实从未被彻底忘记,只是需要有一个像《La La Land》导演Damien Chazelle这样的人,提提你世上还有“歌舞片”这个片种;没有创新的特技和史诗式的剧情,也不用思考哲学难题人生大道理,就是纯粹的“娱乐”:欢笑、还有感动。

当我们仍在扭尽六壬要拍一套惊天地泣鬼神的空前大作,想要拯救地球打低怪兽同时间爱到海枯石烂顺便摆渡你到彼岸,《La La Land》的故事其实很老土;两个事业失意的人碰巧遇上互相爱上,还一起追寻梦想,完。电影的拍摄也很老土,每个镜头也刻意得希望用来做电影海报(踢跶舞一幕便真的成了海报),电影的配乐也很老土,节奏和旋律简单,就是“洗脑歌”的类型。《La La Land》是很老土,但我喜欢。

电影每一个镜头都可以用来做海报,最后便真的选了这一幕。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老土。外国便有影评人指男女主角角色空洞,唱歌也过份“非专业”,有传媒更认为不应该由白人男主角来达成“拯救濒危爵士乐”这目标,因为爵士乐是黑人传统音乐,又掀起“为何总是白人拯救地球”的老土种族争议。

不过在戏院中的两小时,我被偶尔幽默的对白逗笑了、被简单动人的乐曲弄哭了、被不快乐但完美的结局感动了,最佳电影不就应该如此吗?

不剧透了,电影的结局是我近年看过最好的结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