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ainted Bird|威尼斯首映惹争议 虐杀场面过半观众吓到离场
由捷克导演Václav Marhoul执导的《The Painted Bird》(台译:《异端鸟》)是改编自波兰裔美国作家Jerzy Kosiński的同名小说。曾经在波兰经历二战的Jerzy Kosiński成功熬过纳粹大屠杀,并在24岁时移居美国。至于原着小说的故事就是讲述一名年轻犹太男孩在二战期间寻觅安身之所的经历。虽然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本小说其实是Jerzy Kosiński的自传,但他却多次澄清小说的内容全属虚构。
《The Painted Bird》在1965年出版,故事讲述一个没有任何宗教及种族背景的男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经历。因为战事的关系,这名男孩的父母把男孩送到乡下避难,岂料与他失去联络。最终导致小男孩要在东欧各地寻找容身之所。
由于小男孩拥有黑眼睛及黑头发,因此他所到之处,都被认为是罗姆人。然而当时欧洲人认为罗姆人是不祥人,而且他们大多从事低下职业,因此经常遭到歧视、迫害及不同形式的折磨,故戏中出现不少乱伦、兽交、强奸及其他暴力血腥等情节。
至于在电影中,小男孩被父母送到乡村与阿姨避难。可是他的阿姨离世后,小男孩被迫踏上回家的路。就在他回家寻求父母的旅程中,遇到许多可怕经历,包括亲眼目睹对他很善良的鸟类饲养员Lekh,竟然强奸一名女士。之后Lekh吊颈自杀,而小男孩又再流离失所。
后来男孩被村民捉拿,更被认定是犹太人,于是他被送到纳粹德军手上。然而他因清洗本来要处决他的军官鞋子,竟突然获释放。不过自以为逃离死亡之际,却又被一名神职人员捉走,更把他送给一名恋童癖男子。辗转间,小男孩又被年轻女子Labina收留了。当Labina的年老丈夫去世后,她随即以猥亵小男孩为乐。除此之外,小男孩还看到她与山羊发生性关系,最终小男孩把山羊斩首,再次成功逃脱。
电影含有大量暴力、血腥、屠杀、强奸及乱伦等情节,电影在上年威尼斯影展首映时,反应两极,许多观众难以忍受戏中残杀及虐待的场面,纷纷提早离场,据知原有1500名观众的大院,最终只剩下半场人数。但另一方面,在电影结束后,留下看完电影的观众站立拍掌10分钟致敬。据了解,由于原着小说备受争议,有指导演为防遇上拍摄禁令,还准备了17份剧本。电影在捷克狮奖获11项提名,最终夺得9个大奖,当中包括最佳电影及最佳导演奖。可是导演Václav Marhoul曾指出,戏中的小演员虽然在拍摄时并没有直接参与大尺度的戏份,但小演员最后都表示不想再当演员,可见电影的画面确实非常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