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导演奥利华史东赞赏斯诺登:极有原则的人才会这样做
电影《斯诺登风暴》(Snowden)在美国上映时被电影协会列为“限制级”,但由于电影内容没有暴力或色情场面,有人解读为政治审查,引起不少议论。日前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亦发表报告,暗示斯诺登是为报复主管而公开密件,并非对方宣称的维护公众私隐,其实电影早在拍摄期间也食过不少柠檬,如今可谓经历“一波多折”才成功上映。
斯诺登(Edward Snowden)这个在商业世界人人避之则吉的名字,金像奖最佳导演奥利华史东(Oliver Stone)仍执意要把他的故事拍成电影,全因敬佩对方的魄力。虽然把真实经历拍成电影跟纪录片有一定程度的分别,奥利华史东亦坦承当中有改编成分,正所谓“睇故唔好驳故”,以“故”来看,《斯诺登风暴》亦称得上是识英雄重英雄之作。
导演奥利华史东的作品大多都有牵涉政治题材,今次亦不例外,敏感程度更几乎是历来之冠,他直言在处理剧本时要份外留神,特别是在如何呈现斯诺登的动机上,“我们改编时要非常小心,不可以违背已发生了的事的意义;同时又要令剧本变得戏剧化,不单要让观众享受电影,但亦不能违背斯诺登告诉我们的事,若然有人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电影便可能对他造成影响。”奥利华史东透露在拍摄期间曾到香港、华盛顿、夏威夷、幕尼黑等地取景,由接触投资方到争取赞助都曾遭拒绝,“我们每每联络片商,他们都会说很喜欢,想参一脚,但一去到董事会就被拒绝了,这并非单一事件。宝马(BMW)经常都会赞助德国制作的电影,提供一些车辆供他们使用,但今次因为美国分公司表明不愿意跟斯诺登扯上关系,所以我们便得不到赞助。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花尽心思拍出作品,奥利华史东亦不吝啬对斯诺登的欣赏,“不是每个人在那个年纪也能有他的能力,我欣赏他在30岁之龄有良心和勇气站出来,不惜牺牲事业,只有极有原则的人才会这样做。”他亦表示同意对方的动机,虽然认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但要做到甚么地步却是问题征结所在,“问题不在修例,我们甚至犯了法,而是要重新去审视这件事,情况已经失控,他(斯诺登)清楚美国怎样才能自我防卫,亦有权利这样做,但对他来说,滥用权利和行使权利之间仍有重大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