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明与春娇》十周年 何以跟观众由志同道合变成后巷的陌路人
2010年3月25日,由彭浩翔执导,杨千嬅、余文乐主演的电影《志明与春娇》上画,当年合拍片正盛,该片以本土电影姿态上映。没有了内地市场,而且因为用上大量广东话粗口对白,被列为三级,故上画以来一直没被看好。但电影就是靠口碑,上画后得网民大力推祟,结果映期播足一个月,最后更录得$632万港元票房,以三级片来说相当不错。票房收得还是其次,能够营造一股潮流文化才是创作人的最高成就。电影由角色、对白、眼镜、主题音乐到取景地,统统都成为年轻人追捧对象,更延伸到一系列3集。奈何这个电影品牌,十年间起了重大变化,去到近年更似乎愈走愈远,你还记得爱过它的所有吗?
《春娇》救志明又救“春娇”2003年沙士后,市道低迷,电影业更惨不忍睹,中国推行的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除带来自由行,也开启了中港合拍片启机,一部部大制作应运而生,令香港电影制作更具规模,一片向好。不过当政策实行数年后,观众开始发现在剧本审查下,创作上渐渐失去本土特色,然后市面上出现一把声音,观众渴望看回昔日肆无忌惮,带有小聪明小趣味的港产片。彭浩翔的《志明与春娇》,一部放弃内地市场,以小本制作迎合港人口味的电影就在这时候诞生。
这像是彭浩翔一个实验习作,而敢于一同冒险的有当年被冠名“票房毒药”的余文乐,那时他担正的《花花型警》、《军鸡》、《青苔》票房都是百万止步。至于杨千嬅就身在黎明Amusic旗下,半退休的管理方式令她事业也似要举行告别式一样。是机缘还是巧合,三人就在没甚么好输的情况下,开启了一个精彩系列。
对白成为生活日常观众喜欢这部作品,并非因为加了两三句粗口便同声同气,亲切感来自那份贴地,大大小小的横街窄巷、用SMS调情的滋味,还有那条在观塘牛头角交界的特色天桥,影迷甚至争相去打卡,更定名为“志明桥”。至于角色方面,不单止爱余春娇的爽直、张志明的大细路,连带姊妹们的谷祖琳、Isabel,甚至“照骗蕃薯”Brenda,都带著爱。
更入心的还有对白,暖男地︰“有啲嘢,唔系要一晚就做晒,我哋又唔赶时间。”幽默地︰“你介唔介意我大过你?但系我高过你。”秘密地︰“n 55!w !”(I miss U),还有八婆地︰“成世流流长,总会爱上几个人渣嘅。”全部都不止是电影对白,已成为日常对话用语,作为编剧,这是最高的荣耀。
合拍也无损地位曾经都担心余春娇与张志明会“变心”,因为去到第二集《春娇与志明》变成合拍,合拍需要做的设定都要落实,所以故事转到北京,加入内地演员杨幂、徐峥,又庆幸这趟合拍没有出现水土不服,两地笑料真正地共融,“上床吧”、“腿张开”同样笑得开怀。更成为第一部既能附合内地要求,但又不失港味的合拍片成功范例,票房在香港大收$2,700万。
电影起初没有煽情地说要为香港人而拍,但就不经意地成了这一代年轻人的回忆,或甚单方面投射了二人某程度代表了香港人。然后在过去几年间,中港矛盾在年轻一辈愈演愈烈,变相令“春娇”与“志明”的一举一动都成了争论点。例如在2015年9月“#我向老兵敬个礼”网上活动中,两位的敬礼举动便惹来部分支持争议。去到上年反修例运动,两位都先后表明立场,但也不及彭浩翔在微博抢先当上护旗手那么赤裸坦白。
在这个帮衬哪间食肆都涉及政治考量的年代,电影创作更加要有立场,作为电影创作者甚至大脑,彭浩翔这一下表白就似将《志明与春娇》整个系列定性,并与大部分支持者狠下了一道闸门。十年的欢乐时光,最后换来一场不欢而散,是婉惜的。未知将来发展如何,但至少在这刻,仿如回到第一集的角色的人物设定,大家都是后巷里一起打边炉的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