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我们相爱吧》后制主脑系香港人 莫文浩:机会比香港多
80、90年代本地电视台是培养电影人才的好地方。随着电视节目在没有对手下,制作质素下降,电影市道不景气,衔接阶梯消失,新人苦无出路,面对创作空间萎缩,旧人也想谋求转变。内地蓬勃的娱乐事业,提供机会给本地创作人。 《香港01》访问在国内发展的年轻电影人,看他们不同的北上故事,感受到的不只文化差异,还有更多新冲击,并重新审视本地影视业。摄影:梁碧玲、黄永俊
莫文浩
当年会考1分,辗转完成城大创意媒体学士课程,2009年毕业后正式投身电影圈,曾参与《刺陵》、《72家租客》、《志明与春娇》、《中国合伙人》等电影的拍摄工作。两年前,开始为内地综艺节目做后期制作,参与作品有《燃烧吧!少年》、《王牌对王牌》及《我们相爱吧》,年前正式成立后期制作公司“爆谷传媒”。
创办后期制作公司 《我们相爱吧》成名
“CP”。玩开手机游戏Pokémon Go会想起小精灵的战斗力,而有追看内地综艺节目《我们相爱吧》,就会在脑海浮出一对对明星couples,陈柏霖搭宋智孝、余文乐配周冬雨等,没看过的不会知道这真人骚有多成功,毕竟这年头不少香港年轻人对大陆十分抗拒,但32岁的莫文浩不是这一类人,钟情于电影制作,令他走入中国大陆工作,2009年至2014年,跟随不同本地资深电影人工作,从编导、现场剪接到剪接师,之后更在内地创办后期制作公司“爆谷传媒”,《我们相爱吧》第2季就是其公司的成名作之一。
机会确比香港多
中国经济发展带动娱乐事业,跻身内地人影视圈,莫文浩的第一印象是,“内地很多制片级及导演级都是年轻人,机会真的比香港更多,情况就似当年港产片的黄金年代。”
市场大,竞争也大,突围而出并不易。把大量类型片元素加入真人show,从分镜、组织及剧情等,参照偶像剧的手法,营造出爱情片的氛围,一直是“爆谷传媒”标榜的卖点,观众在网络用“派狗粮”(给单身人士福利)、“虐单身狗”(单身人士看别人晒恩爱感觉像被凌虐)来回应《我们相爱吧》的甜爆画面,证明他们的努力没白费。
比起他们成功的原因,有人可能更着意文化差异,他讲到自家员工有来自香港,也有不少“本地人”── 国内年轻人,“他们平时都是睇西片、韩剧、日本动漫,比较iPhone 7及其他智能手机等。”全球化互联网的世代,要找共同话题应比过去容易,何况他们都是创作人,具有多一重共同属性。
唔怕蚀底 肯做肯挨获赏识
2009年城大创意媒体学士课程毕业,眼前有一份广告公司的工作,每月稳袋1万多,另一份由同学介绍,加入曾志伟旗下公司由麦曦茵带领的工作小组,为不同电影做前期准备,“简单来说,就是度桥!”莫文浩把心一横拣了后者,原因不外乎这份工作饿他不死,又可以重回正轨 ── 正式入电影圈。
真正成为圈内人,第一份工作是周杰伦、林志玲演出的《刺陵》,之后有机会去大陆片场,莫文浩就去,去到就什么东西都帮手做,“曾有一次我正在狼狈地高举反光板,曾先生(曾志伟)行过,又见到我,都甚为惊奇。”一路走来,他对每个机会珍而重之,有能力、有诱因,就去做,“直到《72家租客》试行现场剪接,我觉得有能力就去做,做完之后,剪接师李栋全就邀请我做助手,跟了全哥两年,又是获益良多的旅程。”试过不同位置,羽翼逐渐丰满,再去全新领域,沾手内地综艺节目的后期制作。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