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天】水货行内术语原来系咁解 导演:戏名有双重意思!
“走水货”是在香港频繁发生的事情,尤其是邻近边境的地区,经常看到很多人大箱小箱地将货物运回内地,甚至一日走足几转以赚取更多金钱。由内地新导演白雪执导的新戏《过春天》,讲述“单非女”佩佩,趁着往来上学的路途“走水货”赚快钱,原来片名“过春天”正正就是水货客行内的术语。
电影讲述16岁的佩佩(黄尧 饰)是一个“单非女”,爸爸是香港人,妈妈是内地人,她在香港读书,朋友圈子生活全都在香港,但她的家却在内地。每天由深圳跨境到香港上学,为了实现与好友Jo(汤加文 饰)到日本赏雪的约定,四出打工做兼职,靠自己努力赚钱。一次误打误撞之下,她发现跨境之路竟可成为赚钱捷径,她开始冒险走私水货手机,慢慢地似乎在“走水货”的过程找到自己,渐渐沉溺在虚荣的快乐、更与带自己走水货的“阿豪”产生朦胧的好感。
“过春天”有双重意思电影《过春天》的片名,导演白雪解读这个用语其实是有双重意思,“过春天”在戏中不只一次出现,有一次船河派对结束后,走水货的古惑仔对阿豪说:“过春天见。”之后,阿豪带佩佩一起去见走私集团时,江美仪饰演的“花姐”以及她的手下,都多次说“过春天”。其实,这个词语是水货客间的暗语,表示成功带货过关,走私的物品过了海关,就是过了春天。
更多《过春天》的剧照:
导演白雪指,另外一个意思是,每个人的成长或是人生总需要“过”一个什么东西或事件,只要过去了便是春天。所以“过春天”这个词语,在戏中也可以套在女主角身上,意思是她闯过青春的关卡。
“大水塘”与“小水塘”其次,大家可能在戏中也有听到“过水塘”这个词语。其实,这也是水货客行内的术语,以“大水塘”、“小水塘”去形容不同的海关检查区。例如在走水货时,水货客会提醒同行“大水塘”﹑“小水塘”应该靠哪边走,避免在较大的X光机检查,务求货物不会被检查或扣押。
据知,一般水货客一旦进入“大水塘”,其货物如违规问题严重,多数都会被扣押;相反,如果在“小水塘”,货物如非严重违规,被“放生”的机会就较大。
“水客”与幕后老板而一般在讲述走水货的活动时,走私者会被称为“水客”,其走私的货物就叫“水货”。有指,有些“水客”规模大,组织亦严密。有老板在背后控制入货﹑聘用“水客”走私出入境﹑以及找人在境外接货﹑甚至监视之后的销售过程。这些幕后老板,多数不露面,就像戏中的“花姐”江美仪,只在背后操纵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