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象.影评】识飞就一定要飞?你看懂小飞象内心真正的黑暗吗
卡通来说,有三套卡通是笔者看得触目惊心的,分别是《老鼠也移民》、《姆明》和《小飞象》。他们角色虽可爱,但故事愁云惨雾,小朋友时看已觉得阴阴沉沉,成年人重看更感社会悲凉。《小飞象》搭Tim Burton十分合理,电影版小飞象不负众望,十分可爱,但在故事惨情下,导演带来的火花是令人满意的。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更多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
近年迪士尼在电影圈大放异彩,除Marvel系列令它完整地脱儿童化外,其真人化电影《美女与野兽》及《维尼与我》成绩亦十分不俗,不久将来更有《狮子王》和Will Smith担正的《阿拉丁》上映。《小飞象》除了要过卡通片忠实粉丝的一关外,亦要与同公司电影一争高下。
论还原度,《小飞象》令人惊喜,以战后世界作蓝本,讲述一个正没落的马戏班再度发迹的故事,令人想起《大误乐家》。马戏表演情节毫不失礼,故事老少咸宜,小朋友看得开心,大人同样会心微笑。有别于卡通版本只以小飞象为中心,电影以人类世界作主轴,小飞象融入人类世界,故小飞象的动物朋友通通欠奉,以忠粉来讲,看这版本另有一番风味。
很多人觉得《小飞象》不像Tim Burton的电影,“阴气”不够重。电影除了小飞象的灰色系设定 (如果跟足原著粉蓝色的话,或许反而“阴气”大增)和主题乐园的欢迎仪式一幕较为“Tim Burton”style外,大部分画面都一反常态的春光明媚。论阴沉,《维尼与我》更引人入胜。
Dumbo原型角色Jumbo的真实故事十分悲惨,电影这方面拿捏得不错,在欢乐之中你总感受到小飞象的若有所思,这是一种升华,诉说了卡通所交代不了小飞象的内心世界。毕竟观众看电影,不单纯是看与旧作相比的还原度,而是看那份进步。
小飞象》是一个典型的奋斗故事,教小朋友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对自己满怀信心,世界总会为你打开另一道大门。世界迫人赢在起跑线,但同时忌材,忌不同的想法。小飞象不过是耳朵比较大,便被人认定他不是大象,同样地女孩不希望做马戏团成员,想成为一位科学家,便被父亲极力阻拦。大家叫人赢又叫人不要出众,这就是社会的价值。
笔者看电影的更深刻体会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有材就一定要用?小飞象因为懂得飞,就一定要飞、一定要扬名立万?如果小飞象并不想飞,他就没有生活的权利?成年人再看《小飞象》,想深一层,发现一个人的价值不断被别人定型,才华“被发掘”居多,像是小飞象的名牌掉了,便被人乱扣上Dumbo的名字。
【↓↓↓↓↓编按:按图放大看更多《小飞象》剧照!↓↓↓↓↓】
小孩子被家长定了一条“起跑线”,什么时候开始起跑要由别人决定?小飞象更叫人想起即将上映的《Joker》,小丑之所以成为小丑,就是源于母亲要求他笑面迎人。
值得留意的是,小飞象全片没有讲过一句话,整个从天而降勇救妈妈的故事也是由身边人执导。这是否就是他所想要的,永远不得而知。电影最大的阴沉面正是如此。
更何况,做人可以有“不成功”的权利吗?小女孩不希望加入马戏班,因为不想抛头露面,不是任何人也希望走上塔顶,每人也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难道成功就是唯一答案?小飞象可以自由飞翔,或者他更想脚踏实地,默默地走回象群过一个平凡的生活。若然大象是群居动物,又有谁喜欢一个人远走高飞?
借小飞象看今日的小孩子,感受良多。小飞象努力追寻梦想,世界总会为他打开另一道大门,但这道大门看来已被人上锁了。
作者简介:柳凝之
影评人、词评者、爱情散文作家。相信爱情,因为比较幸褔。 传理系硕士,广告叛徒,现任品牌主理人,著有《太古坊的》。
作者Facebook专页:https://zh-hk.facebook.com/delighthk/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小飞象》:如果小飞象不想飞?”】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