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寡妇.影评】以潜入盗窃题材作引 呈现芝加哥社会黑暗面

撰文: 撑场来稿
出版:更新: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星级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

撰文:电影·宇言

类型电影是指遵照某类型电影的基本规定去拍摄,例如公式化的情节、人物定型和视觉影像等。

电影以类型电影作包装,外层是犯罪、潜入盗窃电影,内层却包含很多社会议题,在编导描绘之下的芝加哥成为美国社会缩影,当中描写现今性别对立、种族问题、丑陋选举、黑金政治等等。当然编导的前设也由电影名称已经表明是女性主导,因而戏中几乎所有男角都是性格差劣或者无用之人,观众要先接受个设定才能走进电影之中。

电影以犯罪题材作包装,呈现社会问题(《克.寡妇》剧照)

导演史提夫麦昆(Steve McQueen)以独立制作成名,前作《大绝食》(Hunger)抑或《色辱》(Shame)都各具特色,当中对长镜头运用和刻划人物都是令人难忘。成名后走到荷里活发展,上一部《被夺走的12年》(12 Years a Slave)当然是“有话要说”的电影,但是太过直白而且充满计算,当年夺奖也似是“应运而生”吧。的确近年奥斯卡渐渐变得政治正确,几乎打中同类议题电影都起码获得提名。

不过是次《克.寡妇》则见导演开始能够游走于类型片公式与回应社会议题之中,电影既有不少类型片的设计,如一众女士由毫无交集以至连结起来以犯案重新上路的桥段,还有当中如何收集情报过程,公式之余却有条不紊,旁通选举各种不见得光的行为。而导演亦不时加进签名式长镜头,如哥连费路(Colin Farrell)在车上一幕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少有地在娱乐电影格局出现的镜头调度,但更能加强叙事的深度又无碍观赏效果,也见导演如何掌控娱乐和艺术两者之间平衡的厉害。

导演的镜头掌控技术高超,游走在娱乐和艺术之间而且取得平衡(《克.寡妇》剧照)

不少同类电影演员阵容强劲,群星演出之下难免有些角色可能受到忽视,无戏可演,但今次每人皆有发挥空间。由头带到尾的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演技无庸置疑,情感流露自然,既可冷静自如又可满口怨言,表现八面玲珑;伊莉莎伯戴比基(Elizabeth Debicki)证明自己不只是花瓶,她在电影力图摆脱男性对女性的刻板形象,既硬朗又美艳;米雪露芝姬丝(Michelle Rodriguez)今次在戏中不用像《狂野时速》(Fast & Furious)系列驾驶,让其专心演活忙于照顾孩子又要重新展开生活的坚毅。

演员阵容强劲,每人都有发挥空间(《克.寡妇》剧照)

另一边厢男性角色的表现其实也不遑多让,里安纳逊(Liam Neeson)虽然仍以动作戏挂帅,但是仍有让其发挥深情又郁结的一面;哥连费路与罗拔杜华(Robert Duvall)的父子情也令人难忘,也淡淡透出世代之间对于政治手腕、做人处事和社会贡献的大大不同;丹尼尔卡鲁亚(Daniel Kaluuya)则是最令人惊喜的男角,他撇下过往电影较弱势怯懦的性格,摇身成为心狠手辣的势力人士,这个角色同时让观众理解电影也非一面倒“政治正确”,反而正正透过他和兄长的手段,回应黑人也有可能处于那种社会阶级。

虽然电影以女性作主演,但男演员们的表演也十分精彩(《克.寡妇》剧照)

《克.寡妇》可能是史提夫麦昆尝试以个人风格走进荷里活公式类型片的成功示范,加上是次由《失踪‧罪》(Gone Girl)编剧Gillian Flynn撰写的剧本在描绘角色和社会议题方面分布得宜和编排有度,当然还有一众演员之间出色的化学作用,一同成就这部佳作。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克·寡妇》(Widows)【以类型电影包装社会议题】”​】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