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英街1号》题材敏感 赵崇基:政府以荒谬理由拒资助
港产片近几年社会意识强烈的电影愈来愈多,而在这种电影中,又有一部分以兼负探究民主为己任的作品出现。《十年》是一例,《地厚天高》也是一例,而最近夺大阪亚洲电影节“最优秀作品选”的《中英街1号》亦是。然而,作为一个人理应知道这些电影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它们所面对的困难与压逼。从《中英街1号》导演赵崇基身上,我们会发现所谓的风骨到底是什么。
香港很多“上咗岸”的导演,都北上掘金。钱人人都爱,但是否赚得顺心称意,有否违背良心,则是赵崇基导演考量的问题:“内地会跟你说不能拍同性恋题材,会跟你说要加两个内地演员,这些规限之下拍的电影,不会是纯粹的‘电影’。”合拍片,他不是没拍过,2011年的《英雄.喋血》赵导便初尝滋味。然而有些经验一次就够,可一不可再。其后的他投身教育工作,现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担任助理教授,期间一边筹措《中英街1号》的事宜,一边为香港电影培养新血,过程亳不简单。
300万超低成本制作 导演分文不收
电影预算只有300万,到底如何可以拍成本来预计有900万的电影呢?赵导演表示从人工下手,部分人士分文不收来义务帮忙,不过令人欣赏的是这班不收钱的全都是资深电影人,包括赵导自己。能收到工资的,绝大部分都是来汲取经验的学生。“我自己都叫有书教有粮出,其他资深电影工作者亦多半有另外的工作,但学生大部分都没有经济基础。所以虽然不多,但我会付一些工资给他们。”在这种薪金处理方法下,加上电影制作规模大幅减少,《中英街1号》才能够顺利完成,不得不佩服整个团队的坚韧。
对于香港电影,赵导表示:“生于斯长于斯,最想拍的一定是香港电影。特别是这些年香港有如此多的故事与题材可以拍,为何不拍呢?”面对成龙大哥的“没有香港电影论”,赵导认为:“人各有志,我们可能判断对与错。但这些人成为既得利益者,自然会说些保护给他们利益的人的说话,电影圈很多这种人。当你想测试一个人的人格,最好的方法永远是给他金钱或权力。”所以当知道赵崇基可以北上赚更多钱之时,他选择回到香港,拍本土的敏感题材,我们能发现所谓的风骨就是如此,而当看完《中英街1号》后,你亦会发现“沉郁顿挫”四字很适合形容它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