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剧评】《Hang the DJ》系统拣对象 何谓perfect match?
Netflix神剧《黑镜》(Black Mirror)第四季上周上架,当中《Hang the DJ》探讨交友软件,虚实交错的黑科技带来又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注:内含剧透。
笔者先模拟一下《Hang the DJ》的情节……走进餐厅,低头看萤幕上显示的脸,第一次见系统安排的对象有点紧张,上一秒仍是陌生人的你弄掉了刀叉,笨拙地自我介绍,原来也是个新手,却意外令人安心。
互相开住不着边际的玩笑,一边吃系统预订好的晚餐,一起查看系统为我们设下的有效日期,“12 hours”,噢!我们不是perfect match,于是坐进无人驾驶汽车往我们应该共渡余下时光的地方去。
我笑笑说台灯很好看,意义不明,你却笑了。
一夜无话,气氛暧昧,意犹未尽。
16…15…14…13…12…
拥抱,道别,倒数完结。
系统给我安排了新对象,一个得体、英俊、风趣的人,萤幕显示我们的关系限时九个月,他熟练地带领着我,表现无可挑剔,我笑了一声,他问我怎么了,很奇怪,没有什么想跟他说的,“没事。”
在一场印证系统强大的婚礼,一对新人歌颂系统的强大,系统多美好,能帮我找到perfect match吧。在那里看到了你,你噎到了,我救了你,你口中的食物溅到我的鞋,我们都笑了。你说起系统安排的那个她,我也把他介绍给你,婚礼完结,道别,再见。
那个条件完美的他其实有一点很讨厌,就是偶尔会发出某个小声音,“嗯”的一声,没有碍到我什么,单纯的厌恶而已。“嗯”,还有2个月,“嗯”,再忍7星期,“嗯”,3星期。
17…16…15…14…13…
最后拥抱。
5…4…
“OK, bye!”
系统给我安排了新对象,“36 hours”,跟他不太聊得来,没关系,反正很快就完了。
系统给我安排了新对象,“36 hours”,他年轻,有活力,肌肉匀称笑容迷人。
系统给我安排了新对象,“36 hours”,他成熟又温柔,却好像差了点什么。
系统给我安排了新对象,“36 hours”,他……总之不太适合。
系统给我安排了新对象,“36 hours”,他不是你。
系统给我安排了新对象,“36 hours”,我跟你,不会再见了吗?
我灰心的问系统为什么要经历一段又一段露水情缘。事出必有因。系统如是答。
系统又给我安排了新对象,是你!终于再遇上你。
我们倾诉那些不像样的关系,埋怨系统的胡闹,这次约定不去查看时效,因为在一起很快乐。我怀疑perfect match根本不存在,一切只是系统的奸计,多少人在一段又一段关系中渐渐消磨意志,最后选择屈服,结合非因梦幻的邂逅,彼此也没有多么契合,只有屈就。但我跟你不一样,情不自禁的互相触碰,每次对视眼中的爱意,我们不需要系统的精密计算悉心安排,你就是我的最佳伴侣。
直至你终于忍不住,偷看了限期。
“5 years”,我们终究不是perfect match。
数据有得计 情感没有公式
放心,《Hang the DJ》结局其实相当正面,男女主角经历两度分离,最终还是选择叛变系统,携手逃出围墙才揭晓原来故事只是交友软件中“运算”的一部份,在1000对模拟的Amy和Frank里,有998对都会选择反抗并逃跑,从而推算出二人99.8%相衬,看过这个数字,现实中的Amy走向Frank,至于是否就此展开美好将来,就由观众自行细想。
记得看过一篇报导,说日本终身未婚率上升,单身户的比例渐渐接近40%,将会迎来“超单身社会”,未来人口高龄化无从解决,即使政府推出再多政策鼓励结婚和支援育儿,结婚率仍是逐年下降,恋爱太麻烦,其实自己一个更开心不是自我安慰的歌词,而是不少人的真实心声。
哪个对哪个错哪个才是最好,为了省时省心,速食时代又一科技力作──交友软件诞生,经电脑计算,能找出跟你最契合的人,即是剧中反复提及的“perfect match”,那个“ultimate compatible other”。
何谓“perfect match”?
理论上,这个想法堪称完美,科技发展愈来愈成熟,连人类的习惯、喜好也能推算出来,把选择伴侣的决定也交诸电脑,方便无烦恼,也不用再行错路。公式却唯独漏了一个最重要的元素“人类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难以计算”。数据可以告诉你哪个最合衬,但一句不爱就是不爱,无“感觉”就是无感觉,如你的爱情是找到价值观相近的人,像Amy和Frank,他们有相同的幽默感,有避开系统追求真爱的勇气,但真实的二人能否开花结果,《黑镜》也没有作出定论。爱情的魅力,大抵在其神秘感和未知的未来,简单来说就是,ultimate compatible other其实并不存在,科技可以为你计算出牌面上最适合的人,但只有你认定的人才是perfect match。尽信科技不如无科技,仍然是《黑镜》的中心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