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妇纪录片】两度追访成好友《二十二》导演︰她们现在很快乐
今年8月在内地上映、由内地导演郭柯执导的慰安妇纪录片《二十二》,将于本周四在香港上映。该片在内地上映至今累积票房逾1.6亿元,更在网上掀起热话,有人认为导演的拍摄对当事人造成二度伤害,但对郭柯本人而言,电影的拍摄目的,他本人最清楚不过,虽然过程中曾经迷失,但现在的他坦言:“她们让我找到做导演的意义。”
20万慰安妇仅存8位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引发中国内地经历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战争造成了无数死伤,但幸存的人也不好过。根据内地1945年的统计数字显示,确认有围数约20万名中国女性曾沦为慰安妇,但事隔67年,她们大部分都已离世,幸存的只剩下32人,而今天,更只剩下8位,“2012年,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一名慰安妇跟他的日裔孩子的故事,文章里有一张他们的合照,我感觉两个人的身份很特殊,所以我当时很有兴趣去了解一下。”
为丈夫冷待而流泪
郭柯当时找上上海一名教授,希望寻得这两位当事人,并拍摄了首部慰安妇纪录片《三十二》,“我到了他们位于广西的家找他们拍摄了《三十二》,整部片的内容都围绕主角韦绍兰和她的儿子罗善学。”片中道出1944年,韦绍兰与女儿在老家广西被日军关进一间房子,与其他同样被捉走的数名妇女,每天被日兵强暴;3个月后,韦绍兰借机逃走,但逃离魔掌的她却发现,自己已怀有日本人的孩子。“我当时拍摄了很多她回忆当时被日本人捉走和被关惨况的片段,她对著镜头讲的时候,一直都没有哭,直至说到逃出后遭丈夫冷待,还骂她学坏了,她那时候才痛哭流泪。”
“她哭得手跟肩膀都在抖,但我没喊cut”
“韦绍兰讲到她丈夫的时候哭得很惨,手跟肩膀都在抖,但我当下没有喊cut,也没有过去安慰她,还急急著摄影师捕捉她的不同角度。”不过这一幕,观众都没有在《三十二》中看到,“拍完那一段以后,我在片场已经忍不住哭出来,也没有再重看那段拍出来的效果,而那一段也没有剪进上映的版本里……我拍完当天晚上回家,整个晚上都睡不著,我一直在想,韦绍兰老人在哭的画面,我反问自己,当时为甚么继续拍?我觉得自己做导演做得很无耻,这么冷血,还算是人吗?’”一下子的觉醒,令郭柯在为《三十二》进行剪接工作时一改拍摄初衷,没有半个老人家哭成泪人的画面,只有她们现在生活愉快的笑脸,如实呈现她们释怀后的生活。
如实纪录老人们生活愉快
郭柯在经历《三十二》拍摄期间的沉痛教训后,2014年时,他再次拍摄慰安妇纪录片《二十二》,以众筹所得的资金,带著三十多名工作人员,花7个月时间跨越内地5个省29个地区,追访当时仍在生的22名幸存的慰安妇,以当中4位老人包括湖北的毛银梅、海南的林爱兰、海南的李美金和山西的李爱连为主角,拍摄她们现时的生活状况。“我这次花了最多的时间跟她们聊天、相处,我没有特别去提问关于当年被强暴的经过,而且我不是做历史研究,没必要去质疑她们的身份。”郭导演坦言,她们在忆述的过程中很平静,“其中有一位老人,我们拿了日本军人的照片给她看,她笑说:‘没想到日本人都老了,连胡子都没了。’”他表示,拍摄过程中明白,她们普遍在回国后都得到家人、邻居的体谅,只是大众都喜欢标签她们是受害者,“如果我们硬塞‘受害者’这个身份给她们,不就是更显得她们跟别人的不一样吗?”
上映前夕3名老人离逝
在《二十二》的片尾,导演除了把工作人员的名字一一列出外,更列出所有幸存慰安妇的名字,可惜是,有些在名单上的老人都无缘在大银幕上看到。《二十二》的上映日期相距拍摄时已有三年多,当时尚存的32位老人,在今年8月时只剩下8位,当中有14位已经离逝,“在上映前的半年,连续有3位老人离世,我突然发现,原来人是走得这么快。我想起了《二十二》里有一位老人说:‘这个世界真的很好。’可能是年纪大了,她们都没再埋怨,放下了仇恨,能够为她们这样的人生纪录下来,我才发现这才是拍摄《三十二》跟《二十二》的意义,也是我作为纪录片导演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