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花】关注自闭症儿童家庭 导演︰感激毛舜筠亲自去做家访
近年香港电影不再是警匪或动作片当道,随着市民社会意识提高,一些社会议题、关注民生的电影应运而生。年初的《一念无明》就为群众,开启了关注精神病患者之门。当大家正在寻找下一部《一念无明》时,今年“香港亚洲电影节”就出现一部以探讨自闭症儿童家庭为题的电影《黄金花》,由毛舜筠、吕良伟主演,首次执导的陈大利是《叶问》及《狂舞派》编剧。由国仇家恨到青春追梦,再到屋邨师奶的困窘,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诞生?摄影︰梁碧玲
屋邨成长 屋邨故事编剧出身的陈大利,本身是理科生,到读大学时突然想转读其他范畴,就在浸会大学Open Day上,被电影系吸引了。“原来电影可以将一个人描写得这么深入,令我立志毕业后要做电影工作。”人物描写是个起点,亦可以见他写出叶问这一代武者,如何在大时代下自处。而《狂舞派》的阿花(颜卓灵饰)也是在青春任花的年头,把握一个追梦机会。
角色描写是陈大利一直想钻研的范畴,得知有机会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自然也从人物出发写故事,至于故事背景就选择由细住到大的屋邨。“我在屋邨长大,要拍一个熟悉的故事,我选择了一个发生在屋邨的家庭故事。”陈大利一早落实会写一个妈妈的故事,丈夫有外遇,从而想对小三作出报复,至于自闭症小朋友,是后加予角色的一个重担。“如果要个故事将这位妈妈推到极端,必然是有些一直累积的问题牵引住,于是决定从小朋友着手。”
但求引发社会一份同理心有想过智障,有想过是痉挛,但最切实面对的是怕找不到演员去演。陈大利说︰“患有自闭症的,其外表其实跟常人一样,比较容易找演员,然后我找来舞台剧演员凌文龙演出。”落实是自闭症后,陈大利开始看纪录片,做家访去了解这个病,愈是深入了解愈觉得这个题材要小心处理。“起初还想以黑色幽默入手表达,但当我深入去做资料搜集后,发觉这题材绝不可太儿嬉,否则会很危险。”事实上导演也明白即使电影拍成,也未必帮到这些家庭解决到问题,但至少希望令社会引发一份同理心,去关注这族群。
作为新导演,便得到毛舜筠、吕良伟的支持,陈大利非常感激,更感激是毛姐非常投入角色,当导演想她在拍摄前进行家访,了解自闭症家庭的日常时,毛姐二话不说应承,而且足足有3、4个月之久。“这是好重要的,因为是小本制作,如果去到片场才了解角色,会很花时间,所以早在开拍前1年,已跟毛姐倾剧本,开拍前3、4个月更去做家访,一齐行街、一齐去买𩠌,只有长时间接触过当事人,才能够在镜头前还原他们真实的处境,令角色的质感倍增。”要求演员做3、4个月功课,实在是相当奢侈的事,“幸好故事很有意义,大家都想做好去。”陈大利说。
最无条件的爱那些日常举动,是要长期观察过才能演出来,大至失控发脾气,小至行街过马路,都是一种新体会。“例如演爸爸的吕良伟,其手臂会化上不少疤痕,因为自闭症小朋友病发时会失控地抓伤身边的人,即使是父母。至于简单如过马路,做父母的都有一套特定方法,要用身体挡住小朋友,并尽量挨近栏杆,以防他突然闯出马路发生意外。”经过数月来的观察,陈大利深明当自闭症儿童的父母非常吃力,难怪有不少个案的母亲会压力爆煲。“据社工讲,有个案的妈妈的确有想过帮个仔解脱!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放开和接受,才适应眼前的处境。”
拍毕该片,陈大利深深感受到自闭症小朋友的行径,其实是人类最纯粹的本能反应,开心就开心,不开心就不开心,好直接,不同你客气,绝对是人性的原点,奈何这份纯粹在现今社会变成一个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些小朋友的父母,他们付出的爱是无条件的伟大。”陈大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