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权司机.影评】敢于面对过去的国家 才是进步的开始

撰文: 许育民
出版:更新:

电影在南韩掀起极大回响,因为电影情节正好让民众回忆起当年,大家为民主洒热血的日子,没有这位记者的记录,没有这位司机的仗义,光州事件的真相将无法公开,亦无法触动全国人民的关注,埋下全民觉醒的一步。电影在今天的香港上画,意义重大,因为我们都是在这3、4年才学会觉醒这词汇,未觉醒前,大家都如戏中的司机金四福,埋怨示威、埋怨阻自己揾食……直至看到一幕幕的震撼画面。

从一部电影,可见一个国家面对自己的勇气。

你有记得当年“六四事件”,有亚洲电视记者如何千辛万苦,北京学生如何冒险护送他们离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这些新闻片段公诸于世,令外界关注。若有这件事情的记忆,看《逆权司机》时就似在看一场历史重演。

戏中的德国记者,为示威学生拍下重要的每一幕。

韩国人看固然大有感受,但香港经历了一场政治运动后,看着这部电影也是另有一番滋味。两小时的电影进程,就似浓缩了港人这数年间的心路历程,宋康昊演绎的的士司机,就是由一个向钱看的市侩司机,因为几日间的所见所闻,变成后来甘为新闻影片而不计钱财,甚至准备献上生命去守护的民主斗士。起初还怀疑当中有几多成属真实反应,直至后来已故的“金四福”儿子金承必,忆述爸爸经历过事件回来当晚,就只说了一句︰“怎么可以这样杀害自己国家的人”,便感受到剧情所呈现的与真实不远已。

金四福有知过,亦有觉悟的时候。“仗义每多屠狗辈”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是同样的情况。

导演更仔细的设计是描述金四福的内心起伏和挣扎,一个人不是一朝觉醒便进化为神,当金四福还未敢相信眼前所见的一切,甚至觉得就算系事实,自己也无能力改变,正准备袋好酬劳回汉城之际,便听到光州市民如何对这场运动指指点点,如何误信官媒报道手无寸铁学生暴徒去打伤军人,从而让他在这场运动中找到一个角色,护送这位德国记者安全离开,将真相带出光州。

戏中描述德国记者彼得,都是为了钱才当记者,才去冒这个险。

仗义每多屠狗辈,当日占领运动,虽然得不到一众“逆权司机”的相助,但也有一班“逆权搭棚工人”帮手扎铁马,有几个“逆权发行车”用货车堵路,这正是当一个人觉醒后,希望从自己的岗位、专长找到一个帮忙点,加以发力。

同样,电影人在社运上也在发挥其功效,香港一群年轻导演便拍了一部《十年》,试图幻想香港再经历多十年时间,社会、政治、民生各方面,会变成甚么景况,甚么模样,大家又是否对这改变显得无能为力为时已晚呢?结果电影获民众支持,票选成金像奖“最佳电影”,但就一直被在位者嗤之以鼻。

相信不少人看的时候都会想起《十年》、想起雨伞。

其实这部电影是从幻想建构出,制作团队能由排除万难拍摄到争取上画,是靠一众人的勇气。但《逆权司机》所展现的是一个国家的黑历史,能拍出能上画能大收,靠的是整个国家的一份勇气,敢于面对自己过去的人民。正如二战后的德国,也因为正视历史,未有逃避国家的过去,积极处理才得到国际间的认同。虽然《逆权司机》在当地上画后也遇反对声音,但最重要是现任总统文在寅高调地前往观看,并已设组彻查光州事件的真相。

要从一个国家,找到一位属于当地的“逆权司机”不难,但要从一个国家找到一部属于他们的《逆权司机》,就是得来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