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新戏上映7日变网大 全球电影短时间内串流上架为何成趋势?
2.41万元(人民币、下同),这是黄晓明新戏《戴假发的人》在上周五的单日票房,发生于院线改网播的前一天。根据猫眼专业版资料,当天一共有719人次走进戏院观看了这部电影。这700多观众不知道,这部电影在院线上映7天后,就上架爱奇艺,会员免费看全片。
视窗期缩短,院线电影变网大,这种情况在今年并非首次发生。上半年包贝尔主演的《大“反”派》,上映10天后转为网播。五一档,杨幂主演的电影《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上映6天后,改为在优酷播出。这两部电影的总票房均为5000多万元,低于上映前的预期,网播后均为会员免费可看。
【图辑】点图放大看更多《戴假发的人》剧照👇👇👇
对于那些买飞入场的观众来说,这样的操作无异于背刺。无论网播选择的是单片付费还是仅会员可看,观众的开销都要低于电影票价,更别说往返花费的时间成本。在电影市场趋冷的背景下,类似的操作显然会加剧局面的恶化。
01
一部电影从院线上映到登陆视频平台,这段时间被称为视窗期。内地电影市场的视窗期一般在1到2个月左右。
《戴假发的人》出品方是英皇,主演是黄晓明。导演董越此前有两部院线片,分别是票房3064万元的《你是我的春天》、票房2717万元的《暴雪将至》,虽然内容设定陈旧,但视听语言还是颇具亮点。
【图辑】点图放大看更多黄晓明“新女”网红叶珂照片👇👇👇
可惜现实很残酷。416万元的总票房,就是市场给出的答案,成绩甚至不及导演首作《暴雪将至》的票房零头。在目前的电影市场,上映后票房不理想的作品有两条出路:一是撤档后择期再战;二是走视频平台网播。
那些撤档重映的电影,多数都没能取得好成绩,更多的是再无下文。网播作为回笼资金、及时止损的方法,成了《戴假发的人》的选择。缩短视窗期有些无奈,而规矩得有人遵守才能成其为规矩。
实际操作中,视窗期可长可短。票房表现不错的作品,多半会考虑金钥延期,像中国国庆档的《志愿军:存亡之战》甚至金钥二次延期。票房不如意的,则会尽量压缩时间,甚至无缝衔接。
2018年贾樟柯导演的《江湖儿女》,上映不足两周即转为网播,实行9.9元单片付费。同年刘畅导演的《二十岁》,视窗期仅6天。有这些先例在,片方的操作可以理解。
【相关图辑】年初至今口碑最强10大华语电影:金手指、鬼才之道、周处除三害…(点图放大浏览👇👇👇)
根据相关统计,今年票房破亿的中国电影,基本在2个月内都可以在视频网站通过会员免费观看,个别需要单片付费。从片方的角度看,当院线票房接近天花板后,在热度期内卖个好价钱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平台的角度看,电影越早上架,对会员拉新等方面的助力就越大。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让电影登陆视频网站的视窗期大大缩短。
【相关图辑】Angelababy疑暗示黄晓明有变 一文看清传婚变时间线(点图放大浏览👇👇👇)
02
国外的电影市场其实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早先,荷李活严格遵守着3个月左右的视窗期。2015年Netflix试图打破这一限制,把《无境之兽》(Beasts of No Nation)与院线同步网播,最后以北美院线的联合抵制收场。疫情三年冲击了原有的市场格局,很多院线电影主动或被迫网播。
像迪士尼的《花木兰》(Mulan)就跳过院线,直接上架了自家旗下的流媒体平台Disney+。此举虽然争议不小,但短时间内Disney+下载量激增,对迪士尼发展流媒体的战略帮助巨大。
【图辑】点图放大看更多《花木兰》真人版电影剧照👇👇👇
漫威(Marvel)系列的重磅电影《黑寡妇》(Black Widow),也一再推迟上映日期,最后选择在院线和Disney+同步上映,平台使用者可以付费观看。缩短视窗期成了一系列荷李活大片的选择。
环球影业的《狂野时速10》(Fast X)的视窗期为21天,《变形金刚6:狂兽崛起》(Transformers: Rise of the Beasts)是32天,《闪电侠》(The Flash)也是一个月出头。2023年全球的热门电影《Barbie芭比》,在院线上映53天后开启了线上点播业务,费用为24.99美元。横向对比,这已经属于比较长的视窗期了。
【懒人包】点图放大看“《闪电侠》睇前必知N件事”👇👇👇
也有像《奥本海默》(Oppenheimer)、《蜘蛛侠:飞跃蜘蛛宇宙》(Spider-Man: Across the Spider-Verse)这类保持60天以上视窗期的电影,但多数电影的片方倾向于缩短。
今年电影的视窗期则进一步缩短。根据IndieWire的统计,2024年荷李活暑期电影的院线视窗期平均为35天,比去年同期的41天缩短了将近一周。片方其实乐于见到这样的变化。如果减去平台费用,单次付费点播收入的70至80%将归片方所有,高于院线分成。
视窗期越来越短,确实已经形成趋势。
【相关图辑】蜘蛛侠飞跃蜘蛛宇宙|8大伏笔及解释 Miles原来先系终极反派?(点图放大浏览👇👇👇)
03
貌似,《戴假发的人》压缩视窗期符合电影市场的潮流。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一个市场6成左右的观众一年只进一次戏院,如此操作将加剧恶性循环。
在电影市场比较繁荣的时候,大盘整体热度在。像《戴假发的人》这样的电影,虽然吃不上肉,总能喝到汤。但是如今不同,大河无水小河干,观众的流失带来了连锁反应。
长视频形势告急,观众已经没有耐性走入戏院,为一部品质不突出的作品找优点了。
和《戴假发的人》同病相怜的,还有一些依然坚守院线的同期电影。王千源、冯绍峰、王丽坤主演的《金钱堡垒》,上映5天,票房257万元。贾樟柯导演的《风流一代》上映5天,票房不足400万元……这些电影票房惨澹的原因可能各异,但整体却反映了电影行业的现实困境。
视窗期越来越短,折射出行业的底气不足,也在动摇观众的信心。既然只要等上一周就能上网看,又有多少人愿意走进戏院呢?电影毕竟是非刚需产品,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等等党”,更别说还有盗版资源分流观众了。
【相关图辑】《庆余年》张若昀只排第七!盘点2024年微博十大陆剧演员排行榜(点图放大浏览👇👇👇)
在《好东西》在大陆上映之前,工作日大盘已经在两千多万徘徊多日,头部电影单日票房也只有百万量级,普遍下滑已成常态。如果电影行业不能及时反思,拿出足够有吸引力的作品,观众的流失还会持续,未来院线变网大恐将司空见惯。
视窗期的意义在于对院线提供保护,当票房产出过低时,视窗期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一切坚固的东西烟消云散了,院线电影的明天在哪里?7天转“网大” ,会成为不咸不淡的腰部电影的集体归宿吗?
【本文获“影视独舌”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