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打丧尸】原作者余儿自细睇丧尸:想有属于香港人的丧尸片
港产片《今晚打丧尸》源起自本地作家余儿的同名小说,再由新晋导演卢炜麟着手真人化改编,与两位倾谈之间发现,原来他们的“丧尸爱”很早就已经开始。
《生化危机》的影响
丧尸?余儿话细细个就听过呢个名。“我小学已经开始睇丧尸片,租录影带睇。我第一部睇的应该是《丧尸出笼》,之后睇《活死人之夜》,然后就爱上了,一直都想做丧尸题材的创作。到我出来工作,为港漫版《BIOHAZARD》(即《生化危机》系列)做编剧,得到了经验,不过始终都是改别人的东西。后来开始写小说,内容都是自己的,喜欢的东西都可以放进去,所以就创作一个属于自己地方、好本土的丧尸故事。”
无独有偶,导演卢炜麟的丧尸之旅,亦关《生化危机》事。“我第一次接触丧尸是因为《BIOHAZARD》这只游戏,之后再开始睇《群尸玩过界》才发现原来可以去得很尽,因为以前没有太常看这类电影。自从读电影之后就多睇了cult片、比较血腥的片种,例如香港的《力王》等等。我想尝试拍这个题材,于是就拍了一部短片,将西洋的丧尸和中国古代的血滴子混在一起,变成了‘丧尸血滴子’,非常有趣,所以好想拍一部有关香港丧尸的正式长片。”
属于香港人的丧尸片
丧尸片在香港电影界,实属小众题材,当英美日韩的丧尸影视作品成行成市时,香港,还停留在19年前的《生化寿尸》。导演卢炜麟说:“对于香港观众来说,大家对上一部有记忆的丧尸片都应该是《生化寿尸》,已经十几年前的了。你看欧美那么盛行,但始终欠缺了共鸣,所以我们才想要尝试用香港做背景拍一部丧尸片。”余儿亦有同感:“属于香港人的丧尸片真的好少,近10年来都无,今次是一套好本土、好香港人、好地道的丧尸片,希望香港人睇会有共鸣,会有种亲切感。”
原作者的参与
改编永远不是件容易的差事,余儿跟卢炜麟之前是不认识的,因为这部电影才相遇,原作者有自己的坚持,导演有个人的理解,他们怎样磨合?余儿说,一切先谈定位。“丧尸作品大致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像《The Walking Dead》那种比较正经的,而《今晚打丧尸》就玩味比较重一点,所以一开始倾就确立风格要捕捉原作的味道,玩味要重少少。如果太正经,就跟小说的气氛(tone)不夹。而细节上,去到另一个媒体──电影,已经是另一个新的创作,就交给导演他们处理。”
卢炜麟就表示拍成电影,总不能搬字过纸,改动是必然。“当时我们收到原作小说,着手想如何改编时,看到几乎每一页都有丧尸场面,监制就提醒话以我们的预算无办法支持到,所以我们惟有抽取入面适当的元素,再加上自己的创作去补完整件事,令部戏可以拍得出来。”
改编风潮继续烧?
比起电影本身,《今晚打丧尸》更令人关注的是它带来的改编模式,电影不再是独立的产物,而是跟小说原作、后续漫画等一起建构一个大型的世界观。余儿认为这个趋势会持续下去:“香港改编IP(版权物,Intellectual Property)以前一路都有,只不过以前多是改武侠小说,金庸、古龙那些。随着电影发展多元化后,剧本题材的需求也相对增加。改编小说的好处是,本身已有一个基本的剧本,已经知道故事好不好看,小说已经受欢迎再拿去改编,是一种优势,因为故事有一定水准,而作品的名字本身已有人识。”
他亦觉得近20年香港电影在题材方面更开放,相对有特色:“现在的电影分成两类,一面是合拍电影,多是警匪片、爱情片,另一方面是强调本土味的作品,例如之前的《一念无明》、《老笠》,又或者改编网络小说的《一路向西》、《红Van》等等,其实以前真是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