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鬼灭之刃》到日本家纹文化 鬼杀队服装“灭”字正是所负责任
家纹不只是历史推演所衍伸的需求,更是在日本特有的文化下才会蓬勃发展的产物。从我喜爱的战国史与漫画作品中,我看到了一些端倪。今天就从我最喜欢的战国大名武田信玄的家纹“武田菱”开始介绍吧!
历史家族与虚构团队的交集
读“武田信玄:甲斐之虎三代兴亡记”让我正式爱上战国时代以及武田家,自此之后玩游戏选武田家、读历史也先看武田家。武田信玄的历史塑造我对“武田菱”的印象,看到这个家纹我就能联想武田家的兴衰,与强敌上杉谦信对峙,曾大败未来的天下人德川家康,到信玄病逝后其子败亡于天目山,这些都浓缩在家纹中为世人传颂。
去年鬼灭之刃席卷全球,我也到现场支持电影版无限列车两次,电影、漫画中的鬼杀队队员无不穿著写著大大“灭”字的队服,许多重要角色也有各具特色的羽织、刀锷、饰品。看到“灭”就直觉联想鬼杀队的使命,各具特色的纹饰也能传承前人的意识进而给后辈力量。
等等!武田信玄的家纹武田菱跟鬼灭之刃的队服有什么关系呢?两者有一个很不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日本的家纹文化。
家纹的文化源由与缩小意识
家纹文化贯穿了日本历史,最早可以回推到平安时代,延续到现代都还处处可见,可以说日本是对纹章非常执著的民族,这非常有趣。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家纹出现呢?
从“日本的缩小意识”一书来看,日本人很喜欢把事情简化、缩小,许多物品经由中国、韩国传到日本之后都会有很明显的变化,其中书本论证了折扇这个缩小的商品就是一个独特的现象。扇子原本是不能折叠的,在世界各地都是差不多的样子,唯有传入日本后被进一步缩小,成为手中能把玩的折扇。从物品的缩小到意识上追求简化,作者列举了六种缩小意识的型态,“套盒型”、“折扇型”、“新娘人偶型”、“便当盒型”、“能面型”、“徽章型”。这类是“折扇型”,是令我最印象深刻的类型,个人觉得也是最具体的展现,可以从物品的演变直接看见日本与其他地方思维的不同。作者大量的从文学、物品、饮食等面向,抽丝剥茧去探究各个日本文化的来由与缩小意识密不可分的关系,非常推荐这本书,从文化比较论的逻辑脉络认识日本。
而上述日本各种想要把事物缩小的本能,不仅只于形体的缩小,其中“徽章型”的诞生,是源于日本民族本身喜欢将文学视觉化、使用“看见”声音的联觉、将俳句绘制成俳画等承袭已久的意识,将抽象的意象转换成具体的形象,最终试图把历史与集团凝结成视觉形体的独特思维,造就了家纹文化。作者分析“家纹”是一个团结、名誉的象征,打从战国时代就开始大量被运用,带有家纹的军旗除了识别功能外,其重要程度已经是我方家族或团体的精神支柱。
上述从文化去看为什么有家纹的出现,接著我将透过历史进展的角度看家纹的起源。
家纹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地位
家纹的起源我另外参考“战国家纹军旗图鉴”,有几种说法,第一种是圣德太子以及右大将源赖朝时期兴起,用于以图样的形式做为代表各家族的徽章;另一种是平安时代至镰仓时代朝廷为了识别车辆所做的标记的演变。
进一步去看家纹,可以分为公家纹与武家纹,一般都同意公家纹先于武家纹。公家纹的出现是在平安时代,随著遣唐使制度废止,贵族开始崇尚欣赏大自然风貌形成日本文化,进而影响接著诞生的家纹文化,多以花、草、树木、云霞作为家纹的主轴,然后装饰在喜爱的物品上,抑或是用于牛车区分家族。到了平安时代末期接连的动乱,武家崛起,为了在战场上区分敌我,旗帜除了以颜色区分,开始有单纯好辨识的纹章出现,在军旗上的旗纹出现就是武家家纹的起源。到战国时期因为“下克上”的情形发生,军旗能证明战功,加上战争规模逐渐扩大,辨别的需求大增推进了家纹发展。
无论是贵族、武将用来区分敌我或是家族表征,又或是车辆辨识所用,家纹的普遍性、影响力是后来连商人、农民都会使用,在江户时期就达到一万两千多种,直至今日随处可见纹章的装饰,衣服、建筑物、提灯上都有,这样以“物”的形式去呈现家族与集团性的象征,是日本一大特色,它不只是一种凝聚,也是一种对外展示。
▼▼▼延伸阅读:非动漫迷都值得入场睇!点图了解《鬼灭之刃》会红五大关键▼▼▼
家纹的意义凝聚与其影响力
回到武田家的武田菱,简单的菱形组成,确实符合武家的特性,在战场上可以一目了然,另外还有割菱、花菱,都是类似的结构。武田氏除了这些家纹外并不使用其他的替纹,那是基于简化方便辨识或是用于不同场合的徽纹,武田家只使用武田菱等,这称作定纹,相传这跟因为武田氏是甲斐源氏本家,因此对于自身的家纹感到骄傲、自信与强悍,根本没想过使用替纹吧!
这与“日本的缩小意识”提到的文化又不谋而合,书中提到十六瓣八重表菊纹,使人联想到庄崇的天皇却也同时是军国主义扩张的象征,又让我想起二战时日本战舰舰首的菊纹,完全展示日本的野望。而德川家的三叶葵纹,令人想起德川家康开启三百多年的盛世,也使我想到德川忍到最后终得天下不屈的精神。
家纹带给人们不只视觉上的辨识,本身已经富含意义,我想这也是日本文化很强的一部份,在先前的文章大河剧《真田丸》-看真田家如何在乱世活出自己的价值中有提过,无论重视历史保存也好或是每位武将的故事描述生动也好,透过影视、娱乐、观光等等,加上每个家族自己的“商标”,让人能投其所好并陷入历史迷人之处。
▼▼▼延伸阅读:点击即睇《鬼灭之刃》如何刮起日本2000亿经济奇迹?▼▼▼
家纹的传承与大正西化交织
至于鬼灭之刃中鬼杀队的队服,我想是结合了日本家纹文化中的半缠与大正时期的西式服装。日本职人穿著半缠作为工作服,背部会有代表著该组织的标示,就像以前的家纹代表家族荣光,现今半缠上的徽纹成为技术代表与组织认同,对于背上的标志需要负起责任,不能愧对这个纹章以及前人传承的历史。如此代代相传的凝聚力,我想也是日本能拥有众多百年老店的因素之一吧!
这样代代传承是不是跟鬼杀队很像!加上队服大大的“灭”字,视觉上就传递了前人的执著与信念,从上到下都相信总有一天会击败所有的鬼,所以炎柱为了支撑后辈,觉得保护后进者是职责,不惜牺牲生命也要维护,身穿制服的队员们也是看到鬼各个奋不顾身。穿上队服就是担负职责,无论成功与否都必须前进。
偶然间串起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觉得格外有趣,但这也证明了家纹于日本无所不在,以前比较常在历史方面注意到家纹,现在有机会我也能看看各个技艺的职人是用什么来代表荣誉,甚至历史悠久的旅馆、餐厅等等是不是也有乘载历史的家纹,这样未来去日本旅游又可以有更多乐趣了!
这次透过“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作者对于日本文化的细微观察,我也仿佛跟著从头审视了一番日本文化的塑形过程,再借由缩小文化看到古今皆然的家纹对于日本的影响力,让我对不同的家纹历史渊源更有兴趣了!然而日本到底为什么会有“缩小”的本能?日本没有想要“扩大”吗?接下来我会再把重点放在缩小意识造就的文化上,并加上其他观点来看日本民族“缩小意识”的由来。
【本文透过“方格子直送”计划合作转载,作者:Alfonso Ho,原文:从武田菱到鬼杀队队服-浅谈日本家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