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童年阴影!网红律师忆儿时送礼给母亲 换来一句话当场爆喊
文:吕秋远 台湾律师
在小学即将毕业的母亲节前几天,我把存了很久的零用钱,到家里附近的糕饼店,买了一个风车型的糖果屋,里面装满了各种我喜欢吃的糖果,准备要在母亲节当作礼物,送给妈妈。毕竟往年都是送在学校做的康乃馨,这一天,我总算可以用每天省吃俭用的零用钱,买了一份我觉得很贵重的礼物给妈妈,当下是满心期待的。
我记得是前一天晚上,晚餐用毕,大家都在客厅看电视,我请妈妈到厨房来,然后把这个礼物送给妈妈。当下我记得妈妈是很开心的,但是随即而来的一句话,却把我打入地狱。
“你又不是我生的,是我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干嘛对我这么好?”
当下听到这句话,觉得晴天霹雳,我竟然不是她生的,那我的亲生母亲在哪里?你对我这么好,我要怎么报答你的养育之恩?
她是笑著的,但是我转身到楼梯间,蹲在一楼与二楼间哭泣,礼物也掉在地上。她看到我的反应,似乎也慌了,收起了笑容,到楼梯安慰我。
“你当然是我的孩子啊!”
这件事情,已经过了36年,但是我始终记得那一年发生的故事。那么,这件事到底对我有没有什么人生重大的影响呢?例如让我从此之后对于母子亲情感到怀疑、对人生失去信心、从此一蹶不振云云。
没有。往后,我“可能”就忘掉这件事了,但是我从此之后,就不想在母亲节送什么礼物给妈妈。我还是会送她生日礼物、还是会给她孝亲费,也会在母亲节给她红包,但这不是礼物,就是钱而已。那么,为什么我说,“可能”忘掉这件事,而不是“应该”忘掉这件事?因为我看了某篇育儿妈妈写的故事以后,这个伤痛又意外的像是幽灵一样的出现,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很在意那句话。
那位妈妈觉得,“那句话又没什么,往后人生会遇到的挫折更多呢!”
你TMD才没什么。小时候,我们觉得食物很苦,大人就会跟我们说,“这哪有什么,一点都不苦。”我们觉得衣服很难看,大人就会跟我们说,“不会啊!我觉得很好看!”我们觉得很累想睡觉,大人就会跟我们说,“哪会!我觉得一点都不会累耶!”
欸,我的感受呢?只因为我是小孩,就要一直被否定吗?什么时候你们才能尊重我,也是独立的个体,我的感受也必须要被在乎。
“你不乖,你不是我生的。”(小时候,我是逆来顺受的乖小孩好吗?)这句话,带给多少孩子极大的不安全感?也就是那种“原来你讨厌我,就是有原因的,我不是你的孩子”,所以,我其实举目无亲,最亲近我的人,根本就不是我妈,我应该离家出走去找我的亲生妈妈,还是继续委屈在这个家里过活?
有了孩子,并不代表自己就是育儿专家。孩子几岁,我们身为爸妈的年龄就是几岁,并没有比孩子要成熟更多。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有人说出这样的话,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让孩子提早体验这个社会未来可能会给他的挫折,我只能说,那句话,其实就是孩子人生挫折的起点,而且,是亲生父母亲口给他的。或许,未来当孩子挫折时,他不会想找自己的妈妈,而是严厉的质问她,“我又没有想要出生,你为什么要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来?”
后来,我原谅妈妈了,而且,我很爱她。但是,那句话还是一直在我的心上,始终没有忘记。
(文章标题由《香港01》编辑所拟。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