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楼赢家|父母有楼仔女好幸福?网民列4点狠批:依赖家人仲无能

撰文: 谢茜嘉
出版:更新:

常听说在香港“上车”需靠父干,如果家人早有私楼在手真是人生胜利组?有网民近日撰文分享见解,表示即使家人有自住私楼,其子女并非等于幸福的一群,称不但没有真正的物业拥有权,如果同时有兄弟姊妹,将来更要面对继承分配,甚至打官司的尴尬局面。楼主更坦言如果并非靠自己努力去置业,其实反映该人无能,帖文引来不少网民热烈讨论。

香港楼价只升不跌,有网民指不少人知道家人有自住物业,就放弃努力而选择躺平。(资料图片)

网民“鸿运洲头”近日于连登讨论区以“点解香港咁多人觉得屋企有私楼=幸福?”为题发文,分享对部份人只依赖家人买私楼的看法。他称发现不少人知道家人有自住物业,就放弃努力而选择“躺平”,即使家中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也甘愿与家人同住多年,为的就是将来继承物业权。

楼主认为,其实不少所谓私楼也不值年轻人自我牺牲,“你话住半山浅水湾呢啲独立屋豪宅区就系”,又称除非父母早逝,或本身是独生子,否则即使想接手物业,至少要等到40至50岁,“到时自己又唔知可唔可以享受得到”。

除此之外,楼主又指,若果因父母百年归老,遗产变成自己首置物业,其实也相当惋惜。所以,他不解香港为何会有此奇怪的置业风气,“如果冇结婚/唔够收入/月光族,到40岁以上父母唔喺度先有第一层楼,sorry 我认为只系反映紧自己其实好无能”。

楼主认为,如果并非靠自己努力去置业,其实反映该人无能。(《爱回家之开心速递》剧照)

帖文引来不少网民留言,有人认为置业与幸福无关系,“香港住屋就系财富表现,全世界咩人都想要钱”、“有楼唔等于幸褔,但无楼又交唔起租一定唔幸褔”、“住公屋先系人生胜利组”。

亦有网民不认同楼主看法,“父母有屋可以加按套现帮仔女上车,甚至买层地点更好楼龄更新嘅楼都得”、“有咩事衰咗,屋企起码有间房有个床位可以唔收钱,呢个安全感其实喺精神上有好大支持”、“唔靠屋企人间屋套现,有咩方法出嚟做嘢几年就可以有几球,买多层放租又再赚过,畀我都躺平”。

(连登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