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文化“唔只得波衫波鞋” 波友打遍全港街场寻找初心

撰文: 文皓心
出版:更新:

对于街头篮球场,你会有多高要求?有个架就可以?还是一定要有更衣室等配套?
一群在屋邨街场认识的大男孩,有见坊间不少资讯均专注在波衫波鞋等买卖上,希望建设资讯平台助大家重回起点,了解陪伴大家长大的街场。

SLAB成员Panni(左)、Jason(中)及 Christopher(右)早前到坚弥地城配水库游乐场打波试场。(受访者提供)

在屋邨球场由眼超超到不打不相识,屈指一算,Jason跟SLAB另外3名成员已经做了十多年波友。他们数年前觉得虽然现今资讯发达,但社会风气仅鼓吹商业买卖,网上平台只有介绍波衫波鞋,全部围绕金钱,欠缺了更“贴地”的场地问题以及社区连系,于是2014年忽发奇想建立一个关于球场的平台,介绍大家由细玩到大的街场。

由屋邨出发,周围去发掘吓呢啲场地同周遭嘅事物,想recall番啲人其实打篮球唔系一定要炒场、喺室内打,其实以前打篮球,就正正喺条街度、喺屋邨入面嘅球场打,想recall啲人落嚟,同埋关心吓我哋身边嘅事物。
SLAB成员Jason

以最早期公屋命名 提倡重拾打波初衷

正正是因为关心篮球、关心社区,所以Jason、Chris、Christopher及Panni成立SLAB。“SLAB系香港最早期公共屋邨建筑模型嘅型号。”以第一代公屋型号命名,对于提倡重拾初衷的平台,最适合不过。Jason指他们四人各有正职,多于周末抽时间到各处打篮球,出一身汗之余也能了解该处场地的好坏。

坚弥地城配水库游乐场风景甚佳,不过难以抵达。(SLAB网页图片)

就如坚弥地城配水库游乐场,Jason又爱又恨。一方面篮球场建于配水库之上,并在观龙楼后山,看到两面为山、前方为楼景,风景较普通街场来得特别,而且空气亦较清新,就如他们撰文所言,“非常适合深山修练球技射术,实在是闭关铩练的好地方”。不过,该场交通配套不足,即使是乘搭巴士,下车后仍需20分钟才能到达球场,而且途中需经过坟场,却无任何路牌指示,十分隔涉。Jason也为这个人流极少的场地抱不平,“摩星岭呢个地方真系好靓,但叫啲人点去啫”。

大头岭游乐场位于高架桥下,加上两旁均是马路,球员经常食尘。(SLAB网页图片)

大头岭欠规划 无参考外国通风绿化设计

另外一个规划有缺漏的地方,Jason就认为是大头岭游乐场。位于粉岭公路高架桥桥底的四个篮球场,两旁也是马路,加上被石屎重重包围,Jason指打篮球不足十分钟便会双手乌黑,在此运动有如食尘。到访过台北新生高架桥下运动场、日本新横滨公园球场的他指出,其他地方的处理手法完全不同,他们会刻意在周边绿化,设计上也令该处较易通风,不会出现食尘问题。

那么问题在哪?“我觉得政府冇仔细谂,佢喺桥底起球场呢个用意系好,都可能参考咗外国嘅做法,但系佢冇谂过周边有冇嘢配合到。”Jason也质疑政府有插针式兴建康乐设施,以满足人均公共休憩空间的嫌疑。比较台湾、日本及美国等多个街场,他就指日本的篮板较为有心思,因为他们会在篮板上设洞,来减低篮球磨擦而发出的噪音。而其他地方现已改用“弹弓框”,让球员在入樽时篮框可提供回弹力,双手不致于硬生生撞去篮框,可惜香港仍采普通铁架设计,令球员不能放心入樽。

Jason指他们也有到纽约看看该处球场,包括图中的Vesuivo Playground。(SLAB网页图片)

唤起公众关注 盼推动改变

提出香港街场的优缺点,SLAB其实都是想唤起公众关注,“例如讲完摩星岭,如果呢个地方多人用,就会有更多人出声话呢个地方好难去。咁政府部门就系冇人投诉就唔会主动处理,官僚作风都系咁,所以我哋特登去讲呢啲事”。Jason指虽然他们投放了数万元于开发平台之上,但他们成员均不希望将这个平台商业化,所以早前有广告商接洽,他们也婉拒了。他们现就筹备年底出版书籍,将篮球及生活结合的信念进一步推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