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新冠加重失眠 中大中西医结合睡眠健康计划助安睡|健康百科
文:陈晓薇医师@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专业顾问、注册中医
失眠,中医名为“不寐”、“不得寐”、“目不瞑”是以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早醒并影响到日常生活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黄帝内经》最早确立了失眠的病机为营卫失和、阴阳失调,并论述了睡眠的生理基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历代医家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失眠的病机,形成诸多学说,如痰浊、痰热、痰火、气郁、瘀血、郁火等使阴阳失调,阳盛不能入于阴,扰乱心神,心神 不宁产生失眠;又或心胆气虚、心肾阴虚、气血不足等阴虚不能纳阳,心神失养造成失眠。随著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失眠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近月又因应本港新冠疫情,市民的生活、工作及社交常态转变,导致心神不安、肝郁不舒、五脏气血阴阳失调及余邪未清等情况,引起睡眠障碍。故此,不少地区的研究指出,睡眠障碍问题在疫情期间加重,失眠更是长新冠的常见症状之一,实在不容忽视。
目前,中医临床治疗失眠有内服中药、针灸、推拿及耳穴敷贴等方法。中医师将根据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再根据不同证型制定不同内服方药或穴位处方。常见中药处方有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导赤散及栀子豉汤等,达致泻肝胆湿热、清痰热、泻心火或清热除烦功效;另外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及归脾汤等,则可以起到滋心阴、养心神或健脾益气的功效。此等中药透过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使人体阴阳 恢复平衡,从而改善睡眠质量。而针灸推拿及耳穴则通过针刺、手法或耳穴压豆的方法刺激人体不同穴位,再经穴位的调节作用而改善睡眠;常用穴位有神门、合谷、太冲、百会等,耳穴则有心、肾、肝、神门等穴位,由医师根据不同证型制定穴位处方治疗。
以上方药及穴位等均经过历代医者实践总结而成,再经临床医师诊断处方予患者以个体化改善患者睡眠状况 。另外,患者可配合由芳香安神类中药制成的香包助眠,只要睡前安放于枕旁,方便易用。部分患者亦可配合心理治疗,以中西医合作方式进行综合治疗,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安睡。香港中文大学中西医结合医务中心现正推出“中西医结合睡眠健康计划”,透过上述提及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助你改善睡眠质素。
作者简介:
“中西医结合医务中心”乃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辖下的医务中心,致力推广医学研究、教育培训及提供医疗服务,团队人员包括中医师、西医、注册护士、临床心理学家等,旨在揉合两个医疗系统所长,改善医疗服务。
(文章标题由《香港01》编辑所拟。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