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查六七暴动:罗恩惠的“墓碑式”坚持(全文)
今年是六七暴动50周年。“流世光阴半百年”间,历事者多先归黄泉,尚存者自难免感慨“半江惆怅却回船”,但更为堪忧者,是记录这段香港“分水岭”历史的档案,正逐渐无声消逝于我城之中。资深媒体人罗恩惠想追本溯源,却发现许多关于六七暴动的档案消失无踪。档案,是历史的凭证,也是记忆的依存。《消失的档案》公播在即,《香港01》邀约罗导演于“01空间”试播,并与本报社长岑建勋先生交流对六七暴动的看法,同时也为《香港01》开启“六七系列报道”先声。
-------------------------------------------------------
《消失的档案》将于3月8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博群电影节2017公影。详情如下:
日期:2017年3月8日(星期三)
时间:晚上7时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本部 邵逸夫堂
映后座谈讲者:罗恩惠(纪录片导演)、程翔(资深传媒人)、梁文道(文化评论员)
座谈语言:粤语
香港中文大学将于2017 年2 月 27 日上午 10 时起开始接受校外人士登记,敬希留意。
https://cloud.itsc.cuhk.edu.hk/webform/view.php?id=2893163
罗:罗恩惠 岑:岑建勋
岑:六七暴动时你年纪尚小,是什么催使你耗用四年光阴拍摄这部纪录片?
罗:先是因缘巧合。我与屈颖妍早在1990年代初认识,离开电视台后我们都开始执教鞭,有次聚会听阿屈说起,她正在写一部关于六七暴动少年犯的书,也就是后来的《火树飞花》。但她当时很烦恼该如何下笔,因为受访者每次回忆旧事,情绪都会非常波动,我就建议她可以将访问拍下来。后来屈带我认识这班人,从听他们的故事开始。
岑:一般研究这课题的人,像张家伟,都是带着希望还原历史的想法,可以说你的动机比较单纯吗?
罗:也不是这样,家伟做这课题,是因为在《亚洲周刊》做这专题时,罗孚【注1】介绍了一群曾经历六七暴动的老人家给他认识。那个专题做完之后,他觉得故事还可以做下去,也就继续寻找资料。我也是因为这样,采访屈颖妍介绍的左派人士之后,就他们的说法找资料核实,结果发现很多资料都不见了。我们首先找影片,找到的九只DVD都只有一样的21秒影像,内容都是人来人往的画面,其他资料都不见了,当时感到非常震撼。没有影片,我们开始找档案,找“澳门一二.三事件”【注2】,却只有事发前的数份报章资料。找新蒲岗的资料,发现1964、1965、1966、1968、1969年的资料都很齐全,但1967年的资料却全部消失了;就算找到,也是不尽相关的内容。
据关键词“Prisoner”找1967年的档案,能找到不少乱过马路被捕、南亚裔犯法等档案,但据这些正常的关键词却完全找不到受访者的犯法档案。1956年右派暴动、1966年天星小轮加价骚动的资料都有,右派暴动的犯案者资料甚至相当齐全,连入狱时间、家庭记录、家人探访记录都有,但是“六七”的档案是整批消失的。
岑:就你调查,档案的消失是出于偶然,还是有特殊原因?
罗:一定不是偶然。是什么人希望这批资料消失?我在第一年就有这个疑问。我也曾经访问(前档案处处长)朱福强,据说1997香港回归前,中英联络小组的专家小组曾经讨论如何处理档案,后来一批去了英国,一批留在香港。但香港没有档案法,就算有“有心人”或“有心部门”想移走,也没有法律可以规管,何况各个部门也未必愿意交出文件。如果我说文件消失不是政府行为导致,我想一般人也不会相信。
后来我开始找解密档案,一些左派的朋友也在找,知道香港的档案消失后,也想派人到英国与北京找资料。当然,北京现时是不会开放当时的档案,但英国已开放查阅。现时我手上的解密档案颇为齐全,都放在办公室内。有些档案在图书馆虽然可用索引寻找到记录,实际上却不见了。
举个例子,当时华润总经理没有与指挥部商讨,在还未展开罢工时,已在北角电车站的路轨上放炸弹,我觉得这个人很奇怪。担任华润高层的都是又红又专又伟大的人,资料应该很容易在网上搜寻得到,但是,这位高层的资料却完全消失。后来我得知港大图书馆有部记录他的年鉴,但书本不能外借,要看也须戴着白手套在玻璃房内查阅。我跟着编号找书,但整个图书架上唯独不见了这部书。正面一点想,只能说是有“善心人”眼见档案散失,自行取起来自用了。
【注1】资深报人,曾任《大公报》副总编辑,创办《新晚报》,是左派中就六七暴动公开道歉的第一人。
【注2】1966年12月3日澳门发生动乱,爆发严重警民冲突,事件导致左派势力实质控制澳门,令澳门成为“半解放区”。
【注3】何枫是九坞劳联工会书记,7月14日警察攻入红磡宝其利街的九坞劳联工会,事件中何枫丧生。何晓明为前《新晚报》文化报编辑、《大公报》校园版主编,2014年逝世。
【注4】如何有效保存资料、保留真相才是她首要考虑,捐赠对廖夫人而言大概也是自然不过的事。
【注5】吴荻舟自1949年起,以编辑、顾问等身份长驻香港,实则为中共香港工作小组负责人。1962年始出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港澳组副组长,实质掌握香港事务。
【注6】1967年4月29日,红磡马头围道青洲英坭公司发生外籍工程师打伤工人事件,触发工人抗议;5月4日资方宣布关闭工厂,驱赶工人,触发工人集结抗议,左派动员前往“慰问”。
【注7】据萧剑辉指当时他在胶花厂外被一管工拳击胸部。
【注8】萧滋时任三联书店副经理,5月22日负责率领书店职工往港督府示威。当日冲突中,警方拘捕167名左派群众,左派称之为“花园道血案”、“五.二二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