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团COLLAR出道声势超MIRROR 品牌争请做代言 广告达人解构现象
ViuTV《全民造星》出身的男团MIRROR,成军3年爆红,为香港掀起久违了的追星热潮,他们不但令乐坛充满活力,连带广告界亦掀起MIRROR旋风,单是2021年上半年已接逾百个广告,成为吸金王。而“师妹”女团COLLAR甫出道声势相较MIRROR成团时更强劲,出道不足一个月便成为运动饮品的香港区代言人,当中《造星IV》的冠军Marf(邱彦筒)最受触目,夸张到在未出道已接广告接到手软。
COLLAR能否承接MIRROR的气势持续成为广告宠儿?广告达人、广告营销集团The Bees Group创办人兼行政总裁曾锦强(KK Tsang)指出,有MIRROR做先例,广告商对ViuTV的造星能力有一定信心,加上COLLAR为市场注入新鲜感,相信将会掀起新一轮广告热潮。
今年1月12日出道的女团COLLAR,即时全城关注,出道首小时官方Instagram追踪人数迅速达到21万人。首推的MV《Call My Name!》两日半已破百万点击率,打破师兄MIRROR歌曲《BOSS》MV花5日6小时破百万的纪录。COLLAR出的道声势无疑较3年的MIRROR更强,除了整个女团受注目,个别成员的吸金能力亦不容忽视,例如Marf未正式出道已替多个品牌代言。而女团出道不足一个月,8人便一起成为保矿力的香港区代言人。
于2012年创立广告营销集团The Bees Group的资深广告人曾锦强,认为女团将掀起新一轮广告热潮,“由于已有一段时间没有新的团队出现,广告商又很需要新鲜感,刚出道的女团新星正好为他们提供新面孔,估计她们接拍广告的机会将愈来愈多,不但可增加收入,亦是提升知名度、谷人气的快速方法。”
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COLLAR的成员或是其他《全民造星IV》参赛者,即使未出道便被大大小小的广告商垂青。曾锦强分析,“有了MIRROR及 ERROR的先例做参考,广告商对ViuTV的造星能力有一定信心,因此会趁她们未出道,但已累积一定人气时,可以较低价钱抢先找她们做代言。”而COLLAR成员当中,在比赛中夺得冠军的Marf,出道前便出席国际服装品牌Burberry的宣传活动,而挤身决赛后,已在其个人IG分享LV及YSL唇膏等广告,据悉她的身价已由最初的6万元升至夺冠后的15万元。
曾锦强续剖析“师兄”MIRROR去年为何在广告界突然崛起:“从2020年底至2021年初,MIRROR确实帮到广告业界,我们受社会政治环境影响,突然之间也不知可找什么人做代言,太黄太蓝都不敢用,坊间又出现很多TVB haters(仇恨者),即无线艺员亦要避用。在这紧急关头MIRROR刚好出现,他们相对没有那么敏感,帮业界解决了找代言人的问题。”12位“镜仔”尽得天时地利人和,夸张点形容就是是“一队救全家”。
Mirror在2021年上半年成为广告大赢家,与同是ViuTV的组合ERROR,接拍逾150个广告,姜涛更独占其中近40个,成为新一代吸金王。至2021年第3季广告数量稍为下跌,前50名开支最高品牌仍包揽13个,占广告量近三成,仍有一定声势。曾锦强认为这种情况可以预料,“现阶段ViuTV不会想用尽MIRROR拍广告,是想为他们铺排更多其他工作,如制作多些作品、拍剧及增加演出机会,为取得平衡,自然不会接那么多广告,虽然数量下降,但不代表他们赚少了,因他们的广告费不断上升,吸金王的地位未被动摇。
不过长远而言,曾锦强认为广告只单靠MIRROR独占广告巿场,对业界来说并非好事,“如果一个广告的主要成功因素,是因用了MIRROR做代言,那么他们的重要性会盖过广告公司,在资源争夺之下,多了资源投放在MIRROR身上,掠夺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但他们本身没有创造需求,落入广告公司的资源亦会被削减,长远下来会削弱广告公司的重要性,生存条件变差,对业界而言是不健康的发展”。
点图回顾吸金王姜涛于2021年注目广告:
其他镜仔的广告量亦相当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