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埋】自嘲最后一代专栏作家 王贻兴:好难相信一份报纸冇灵魂
断断续续连载13年,在报章刊登逾千篇专栏文章《路中拾遗》,作家王贻兴昨日在社交平台表示,“成个副刊专栏将要折埋,冇得写了,话唔唏嘘只系呃自己”。
王贻兴向《香港01》表示:“好难相信一份报纸只有‘外在、面口’,但冇灵魂。”
作家钱锺书《围城》这样说︰“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个“城”若解作电视城的话,进出两次电视台,连师奶也叫得出名字的“贻兴王”,便是逃出来的那一位。忠于文字,不做艺人的王贻兴,2017年只过了一星期,便自嘲“唔觉唔觉竟然成为最后一代专栏作家”,因为一直连载《东方日报》的专栏,被通知须要结束。
“副刊专栏系一份报纸嘅风骨灵魂,冇灵魂冇风骨,都冇用”
王贻兴的专栏《路中拾遗》,在大学毕业后不久便开始在《太阳报》连载,但整份报章于去年停刊,专栏转到同集团的《东方日报》继续连载,结果不足一年,整个副刊专栏又要结束。王贻兴昨日(1月7日)在facebook概叹,“记得细细个听前辈讲,话副刊专栏系一份报纸嘅风骨灵魂,时事就系佢嘅面口,就算一个人面口几吸引都好,冇灵魂冇风骨,都冇用”。
靠专栏畀家用 清还学生贷款
自言既羞愧又无奈的王贻兴,这个专栏在大学毕业后不久便开始写,“靠佢嘅固定收入,我先畀到家用,还到grant loan(专上学生贷款)支持到生活”,写出《无城有爱》夺得“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专栏陪他两次进出电视台,至亲离世。
“人生顺逆起跌,各种经历,都被我改头换面,浓缩成一粒粒浓汤宝一样嘅500字方块文章,记录低我嘅喜怒哀乐”。他又提到稿费虽然十多年没有调整,“越嚟越多文章因为政治敏感同自我审查畀人弹返转头”,但他没气馁,改到可以刊登为止,认为专栏即使不被看好,“多少都可以传递(信息)出去”。
王贻兴:“冇咗原本安身立命嘅地方,系香港共同的悲哀命运”
王贻兴又形容“被结束”的专栏,“就好似一间住咗好多年嘅屋,忽然畀人勒令迁拆咁”,他现正身在外地,以电话接受《香港01》访问时表示,“等同好多人住紧嘅屋,被社会发展而被逼迁,冇咗原本安身立命嘅地方,所以都系香港共同的悲哀命运”。
王贻兴续指,即使现在纸媒没落,趋向网上,“网上都有好多传媒仍然可以有专栏,只系某啲决策者唔识谂,唔明白,一旦经济唔好,总之就cut budget(节省成本),cut得就cut”他强调,时事新闻是一份报纸的“面口”,但专栏就是风骨、灵魂,“好难相信一份报纸,只有外在、面口,但冇灵魂。”
步进网上皆“免费”的时代,王贻兴表示,新晋作家可以在facebook、讨论区,很多渠道上载自己的文章,而他就是在“夹缝中成长的一代”,有这种对旧有事物被消失的负担。
而专栏《路中拾遗》于下星期一开始(1月16日)开始,将会变成网上专栏,每日中午12时在王贻兴facebook个人专页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