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游客堕药房“影射货”陷阱小红书求助 “不给换也不给退!”
药房“影射货”问题|《香港01》早前报道,坊间许多药房所出售的产品,包装上不仅缺乏生产地址,亦未标示注册药物资格,包装却与注册中成药极为相似,再加上药房店员为了追求更高利润“出口术”推销,向顾客指“影射货”药效与正货相同,售价却更便宜,令消费者误以为自己购买的同样是注册中成药和正货,因此上当受骗,当中更不乏内地游客。
内地来港旅客小红书诉苦:不给换也不给退!
许多内地游客来港旅游时,会到药房购买知名中成药。有内地网民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发文,表示在香港药房听从店员推荐购买“影射货”,离店后感到后悔,试图返回要求换货,却遭店员拒绝,“不给换也不给退”。还有网民指出,香港药房店员在销售过程中会擡高“影射货”的功效并贬低正货,然而他们认为即便被骗,也可将其视为保健品,只要“吃了没事就行”。
“影射货”包装似足马百良安宫牛黄丸
马百良安宫牛黄丸由于在香港和内地名气大,坊间便经常出现“影射货”,无论名称、成分还是包装设计上均十分相似。《香港01》早前于旺角一间药房便轻易买到一盒标榜为“香港正货”的“影射货”,其包装颜色、字体、商标图案及设计上均与马百良安宫牛黄丸极为相似,然而价格却相差甚远,马百良安宫牛黄丸的官方售价为$2,880,影射货仅售$1,380。
街头实测内地游客难分辨正货
记者手持两盒安宫牛黄丸在街头访问14名香港市民及内地旅客,邀请他们分辨正货及“影射货”。他们普遍认为两者包装十分相似,部份人靠代言人张卫健的头像辨别出正货,但部分内地旅客无法正确分辨,误以为写上“香港正货”的就是正货,亦有旅客认为两者只是不同年代的包装,更直言若药房店员推荐“影射货”的话,确实有可能选购。有旅客更表示曾经因为药房不良推销手法中招,她说:“(药房店员)说那个不好,这个甚么甚么好,然后就会引导我们就会上当......买回去没有用然后丢掉,而且还很贵。”
香港马百良店长教5大正货特征
马百良药厂店长教5招认清正货
香港马百良药厂店长陈志雄向《香港01》指出,就“影射货”问题一直有与执法部门保持沟通,但每隔一段时间又会死灰复燃。马百良只能透过社交媒体教育市民如何辨别中成药及食品,并认清马百良安宫牛黄丸正货5大特征,包括(1)包装上要明确印有品牌名称,(2)印有中成药注册编号、(3)清楚列明厂方生产地址及联络资料、(4)印有人像商标及代言人人像贴纸,以及(5)包装上的独立防伪二维码。
被问到有无与卫生署反映相关情况,陈志雄表示,卫生署仅是监察机构,负责中成药的注册事宜。惟大部分影射货仅有食品标签,并不属于药物,最多只能视为保健品,执法有困难。
根据《中医药条例》,中成药的定义要求其必须纯粹由中药材或有效成分组成。然而,某些保健食品添加了非中药成分,因此不符合“纯粹”的定义,因而不受该条例监管。陈志雄指出,购买中成药的顾客大多用于治疗,但这类影射货未必具药效,若服用无效的影射货,可能对病情无助,甚至加重病情。
卫生署提醒注意包装上应有中成药注册编号
记者亦就影射货问题向卫生署查询,卫生署发言人回复指,署方有既定机制监察市场上销售的药物,亦会在收到投诉后作出跟进。当发现涉嫌违反药物相关法例,本署会即时展开调查,需要时亦会把个案转介相关执法部门跟进。
卫生署亦提醒,已注册中成药的标签上会印有中成药注册编号(HKC-XXXXX)或中成药过渡性注册编号(HKP-XXXXX)("XXXXX"为一组五位数字)。市民购买时应注意药盒上是否印有相关中成药注册编号,若一些包装或名称类似中成药的产品如包装上没有上述注册编号,亦即该产品并没有通过中药组对安全、品质及成效的评估。
卫生署同时强烈呼吁市民,切勿购买和服用成分不明或可疑产品,因其安全、素质及效能均未获保证。市民如服用后感到不适,应征询医护专业人员的意见。(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