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垃圾当系宝 杂物一堆难丢弃?七招改善储物症

撰文: Hello医师
出版:更新:

在汉人的习俗里,储蓄是一种美德。存多点钱,代表你节俭不浪费。但是如果家中净是存放著已经用不到的东西,如旧书、旧衣、旧包包、旧电器等,甚至还会到外头捡一些旁人眼中的垃圾当作宝,也许我们就应该当心,亲友可能罹患了囤积症(Hoarding disorder,又称储物症)。以英文来说,这个病名直译为“储存异常”。而在中国大陆则暱称为“松鼠病”或是“松鼠症”,典故来自于小松鼠囤积松果的习性。
文:郑光廷 医学审稿:赖建翰医师/Hello医师

【相关图辑】【无痛断舍离】强迫症不断储物可致抑郁症 4问题测试是否储物症(点图放大浏览):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囤积症的定义

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于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中(简称 DSM-5),特别把囤积症定义为精神疾病,并有以下特点:

一、患者难以丢弃囤积物,就算那些东西已经不值几个钱,甚至在别人眼中是破铜烂铁,患者也想留下。
二、囤积行为是来自于患者自己觉得需要收藏,若丢弃了囤积物,则会感到难舍难分的痛苦。
三、患者的起居空间因为囤积物变得凌乱不堪、动线受阻,影响到生活品质。要第三方(家人、家事服务团队等)介入才能清空。
四、囤积的习惯影响到了患者的人际交往、工作等其他范畴的发展。
五、囤积的习惯并非由生理疾病(诸如脑血管疾病等)所造成。
六、囤积的习惯并非是精神疾病(诸如思觉失调症等)的症状。

由此可看出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把囤积症独立出来讨论,也代表越来越多的人正视这个议题。DSM-5也建议把“过度收购”(Excessive acquisition,即是:就算家里没空间放了,而且其实用不到,仍然要买)的行径列入囤积症的指标之一。

如何协助罹患囤积症的亲友(按图看改善囤积症7大方法↓↓↓)

+9

囤积症其实很常见,我们身旁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亲友。特别是经历过物质贫乏年代的长辈,无法放下储物的思维,总是觉得“以后会用到”,所以连一针一线都舍不得丢弃,加上这几年在年轻一代的圈子里兴起“断、舍、离”的概念,反而容易造成世代的冲击。无论这些囤物的亲友是否决定要踏上清理的逞成,真诚地关心与了解他们,也许才是改变的开始。

Hello 医师并不提供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相关图辑】IKEA教4步骤轻松换季断舍离 必学收纳联想法则 附收纳好物推介(点图放大浏览):

+10

延伸阅读:

眼神接触表露诚恳!积极倾听的3原则

强迫症行为难自制!原因与症状大公开

【本文获“Hello医师”授权转载,原文:杂物一堆难丢弃? 7方法助患者改善囤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