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水贴士】今日立冬要进补? 中医师:唔使死跟
明日(7日)便是廿四节气的“立冬”,中国民间智慧有“立冬补冬”的传统,不过气候反常,天文台预计明日最高温度达28度,如果按传统吃温热食品补身,分分钟太燥热。有注册中医师指,现时节气与气候不相符,要补身还是要看天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代表冬季的开始,又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中医认为冬天易感风寒、鼻敏感易发作、手足怕冷,故要补身令身体更强壮,以预防疾病。不过注册中医师石敏棋向《香港01》表示,现在天气似9月的“秋分”多过“立冬”,可待天气转冷才补身。
冬天多气虚、阳虚 汤水可补身
在中医角度,“虚”可分为“气、血、阴、阳”虚。石医师指,冬天寒邪重会伤阳气,故更易患上“气虚”和“阳虚”。
气虚:没有精神、全身乏力、抵抗力差阳虚:怕冷、脸色苍白、比气虚更累
石医师提供以下两款汤水,适合补气和补阳:
补气:党参芡实补气汤 (3 – 4人份量)
材料:党参30g,淮山30g,芡实30g,陈皮10g,瘦肉300g,生姜3片功效:补气提神,健脾养肾做法:各种配料洗净,瘦肉洗净,切成小块。所有材料 (花旗参除外) 一起放进煲内,加8碗水,水滚转慢火煲一小时,再加入花旗参煲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孕妇和长期病患者建议服用前先咨询注册中医师。
补阳:温肾壮骨汤 (3 – 4人份量)
材料:丹参30g,杜仲30g,巴戟30g,蜜枣4枚,猪骨1斤,生姜3片功效:补益肝肾,强健筋骨做法:各种配料洗净,猪骨洗净。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煲内,加6碗水,水滚转慢火煲一至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孕妇和长期病患者建议服用前先咨询注册中医师。
感冒、炎症不宜补
石医师指,患感冒、做完手术身上有伤口、有皮肤病如暗疮、湿疹人士,都不宜胡乱补身,否则病症会加重,补身前最好还是先请教中医师。
冬天宜睡觉晒太阳 忌风寒
中医有冬藏养生概念,“冬藏”指冬天时,人应该养精储锐,休养生息。石医师笑指,“真系要瞓多啲”,有助保体温。有民间传言指冬天睡觉不应开窗以免寒邪入体,石医师表示应保持空气流通,不过的确要避免身体被风吹到,以避开风寒。她又指,冬天更多人睡觉容易落枕,正因为天冷肌肉绷紧,容易扯伤,故睡觉要注意保温。
若不幸患上伤寒,就要“解表”,即解除表症。石医师指,发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多运动可令毛孔扩张、排邪,可更快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