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上环西环的生死故事 闹鬼胜地原是殡葬业的起源
上环、西环向来都被认为是“猛鬼”之地,但其实这里盛载了不同的生死故事,成为了香港历史重要的一页。
上环、西环向来都被认为是“猛鬼”之地,不少的灵异事件或灵探行程都发生在这区,但若你不相信鬼神之谈,其实也百无禁忌。从历史上说,上环、西环猛鬼之说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前身是精神病院的高街鬼屋,一直以来都被说是西环最“邪”之地。高街鬼屋原本是国家医院的外藉护士宿舍,在1892年建成,而上环著名的废弃地铁站──屈地站,则在近几十年才建成。按道理说,该区的鬼故事应该在1900年代就开始流传起来,但事实上环、西环的生死故事早在开埠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广福义祠
香港开埠之后,不少人会南下来港寻找发展机会,而“太平天国事件”也令不少难民南下来港避难。从外乡来港的浪子们,除了靠同乡和同事的接济外,还会寻找心灵上的慰藉,例如宗教、神灵等。上环最早出现的庙宇是已经清拆了的城隍庙,然后接着出现的是文武庙和广福义祠。当时香港的人口增激,意味着丧葬的需求也会增加,而且当时南下的,大多都是单身汉,即使死了也没有人知道。其后,有“百姓庙”之称的广福义祠,因为管理不善,加上当时不少贫苦的单身汉知道自己差不多“够钟”时,都会自行到广福义祠等待时间到来,所以,当时广福义祠的环境就是人尸共处。
广福义祠的卫生甚为恶劣,导致政府在1869年下令关闭义祠。1875年,牛房义庄建成,义祠故人的后事才能得以改善和得到处理。当时他们的亲人亦有机会把先人运回原籍安葬,在亲人等待运送尸体时,便会借宿在西环的牛房义庄,而这亦是东华义庄的前身。
牛房义山
由于在1856年前,香港没有华人坟场,所以早期太平山区的居民就在坟墓街一带随处埋葬亲友。每逢大雨时,雨水便会洗刷山坡,埋葬不深的棺木和尸体会被冲到马路,情况甚为恐怖。后来该处的先人被东华医院执葬,迁到西环的牛房义山,即是现在士美非路一带。而西环发展后,义山义冢就迁出了西环,留下后人所口耳相传的小故事,和东华医院实实在在所存在过的历史。
顺带一提,1874年的甲戍风灾,造成了过万人死亡,而受害者的遗体就被安置在名为“遭风义冢”的鸡笼环义山,即是现时华富村一带。
坟场林立
十九世纪时,西环还是在港岛西端的一个角落,人迹罕至,所以该处设有不少坟场,例如摩星岭香港华人坟场。而里面更有义山、义冢、义庄和长生店供人处理先人的后事和丧礼事宜。在《东华历史散步》中提到,1918年时,东华医院在坚尼地城建了“一别亭”,后来在现时的薄扶林道又建了“永别亭”,以方便市民进行辞灵仪式。
善始善终,上、西环自开埠以来,就是华人生老病死的地方。与其说这里是阴森恐怖的闹鬼胜地,倒不如说这里是香港殡葬业的起源。只要百无禁忌,上、西环的生死故事绝对是香港历史重要的一页。
内容提供:六月的风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更多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上、西环的生死故事”】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