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师奶】陈松龄回归之作 用心制作重现“四环九约”香港史

撰文: 煲剧学历史
出版:更新:

TVB剧《福尔摩师奶》已经大结局。虽然是小品剧集,而笔者的确没有细心追剧,但偶然也会坐坐沙发看。不得不赞的是陈松龄的演技,以及编剧的用心制作。特别是过往的确少有以香港开埠初期为背景的剧集,这也是香港电视剧才能做到(电影方面可能是《十月围城》)。

剧集的背景设于1900年代,是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不久后的年代。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心正是剧中经常提及的维多利亚城。(《福尔摩师奶》剧照)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剧集的背景是1900年代,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也只是在1898年签署,换句话说,英国接管整个香港(包括新界)的历史时间也不是很长,而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心正是剧中经常提及的维多利亚城。

作为香港人,相信你对以维多利亚命名的地方不会感到陌生。维多利亚港和维多利亚公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其他的包括以译名域多利存在的域多利监狱(大馆)、域多利皇后街等等,皆因英国与清政府签《南京条约》的时期,英国的女王正是维多利亚女王。然而,大家知道香港以前也有维多利亚城吗?

1843年,英国政府开始在香港岛北部开辟城镇,范围由西环、上环、中环至下环,即今日西营盘至今日湾仔一带。(作者提供)

1843年,是《南京条约》签署后的第二年,英国政府开始在香港岛北部开辟城镇,范围由西环、上环、中环至下环,即今日西营盘至今日湾仔一带。其实,百多年来这里一直是香港的政治经济核心。

西环、上环、中环和下环是“四环九约”中的“四环”。“四环九约”又是什么呢?

其实这并非正式的地域名称,而是早期华人对香港的分段地域的俗称。顺带一提,广东话中“环头”指分段地域的范围,就算今日警察之间也用“环头”来称呼自己所驻守的区域。

广东话“环头”是指分段地域的范围,即便现今的警察也会用“环头”来称呼自己所驻守的区域。(《福尔摩师奶》剧照)

那么“九约”又是指哪里呢?其实“九约”是华人再从四环中细分的地段。如第一约指从坚尼地城到石塘咀、第九约是鹅颈桥至铜锣湾等。随年代变化,最后实际增加至十一约。因此,《福尔摩师奶》中祖迪费查刚开始被标签成住在维多利亚城的人,是显示出她高贵的背景。由于维多利亚城是香港政经中心,英国人或其他洋人都集中生活于此,是上流社会的集中地。当然,在1870年代起,这里的华人也愈来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华人开始累积财富,并渐渐收购洋楼而改建成我们俗称的唐楼,华人在维多利亚城的住宅区不断扩展,后来维多利亚城一带的土地更供不应求,政府开始填海计划。没错,维港填海计划早已经在一百年前开始。

《福尔摩师奶》中的祖迪费查(左一)刚开始被标签成住在维多利亚城的人,是为了显示她高贵的出身背景。(《福尔摩师奶》剧照)

今日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维多利亚城的痕迹,因为在四环一带依然可以看到一百年前由英政府设立的多块界石,以标明维多利亚城的范围。在今日宝云道、黄泥涌道、旧山顶道、薄扶林道及域多利道,也可看到这些界石。

现今四环一带依然可以看到一百年前由港英政府设立的多块界石,标明了维多利亚城的范围。(作者提供)

昔日的维多利亚城已经“消失”了,但其实它灵魂依然健在。今日的政治、经济、司法等机关,也高度集中在维多利亚城中,反映着这里不变的历史地位。题外话,《福尔摩师奶》中出现了不少早期香港历史的特别名词,如华民政务司、更练(华人自卫组织)等等,也是有待大家挖掘的历史呢!

内容提供:煲剧学历史

作者Facebook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inDRAMA/

作者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indrama/

作者个人网站:https://historyindrama.wixsite.com/home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消失的维多利亚城”​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更多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