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三国历史】陆逊唔系小鲜肉 夷陵之战登场已经系大叔!

撰文: 撑场来稿
出版:更新:

说起陆逊,大家或者会联想起他粉嫩的后辈形象,但笔者坏心眼,偏要在本文拆穿这个“假象”。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星级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

陆逊的美少年形象从何而来?他起初加入东吴政权曾有什么转折?下文将会分解。

瞩目登场

时值樊城之战,关羽破于禁,斩庞德,围曹仁,气势如日中天。此时,一封谦虚得近乎卑屈的书信端在关羽面前。发信者一边自谦“书生疏迟”[1],一边盛赞关羽威德,直教关羽放松戒备。吕蒙见时机已到,于是联同发信者陆逊偷袭荆州,将关羽逼入绝路。吕蒙之所以能够为东吴夺得荆州,不仅多得本身的谋略,陆逊的工心之策亦至关重要。话说吴军突袭之前,吕蒙还在建业“养病”瞒过关羽,这个比吕蒙年轻五年的后辈前来“探病”,提议宜针对关羽“意骄志逸”的弱点,出其不意。吕蒙见此人的才华足以担当重任,于是向孙权举荐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自己。正史也好,演义也好,樊城之战都是陆逊粉墨登场的一幕,时值219年,距离陆逊初次加入东吴阵营的203年,足足相隔了十六个年头,相信见惯陆逊少年形象的朋友都会始料不及吧?

樊城之战势力分布(网络图片)

陆氏的生还者

203年,孙权掌权第三个年头,二十一岁的陆逊以江东大族陆氏代表身分,加入东吴政权,还迎娶孙策女儿,象征孙氏与陆氏紧张的关系得以和解。事情要由孙策席卷江东的时候说起,一方面,当地豪强与士人看不起孙家门第低下,另一方面,又多得孙策强硬好杀的作风,令孙氏与江东豪族的关系倾向紧张[2]。陆康事件可谓个中之表表者,据《三国志.孙讨逆传》载,当时还是袁术下属的孙策,曾为袁术攻打庐江太守陆康,一报陆康拒绝向袁术供米之仇,二报陆康拒绝接见孙策之恨[3]。可以说,陆康此人也不简单,面对猛将孙策含恨来袭,仍然守住庐江接近两年。结果,城内陆氏宗族百余人死者近半,陆逊惨遭孙策毒手之前,便跟着亲戚返回吴郡,“纲纪门户”。陆氏与孙氏有着不折不扣的血海深仇,陆逊加入孙吴阵营,其意义之重大,自不待言。

如果二三十岁还说得上少年的话,陆逊的“青春”便挥洒于地方民政和攻打山越身上。按《三国志.陆逊传》,陆逊曾经出任海昌屯田都尉,适逢海昌县连年旱灾,陆逊开仓协助贫民,并监督当地农业发展,深得百姓信任。此外,跟不少吴将一样,陆逊亦曾经平定山越内乱,击败吴郡、会稽、丹杨等地的贼帅。虽说对手不过是用来累积经验值的弱卒,大抵不堪一击,但以事论事,在夷陵之战前,陆逊早已累积一定的战斗经验,绝对不如他本人自谦,是个不习兵事的“一介书生”。

三国故事至少有两个象征世代交替的大战役,赤壁之战,英姿焕发的周瑜,击败身经百战的曹操;夷陵之战,自称一介书生的陆逊,击败戎马半生的刘备。两者均由作为防守方,而且将领平均年轻较低的东吴胜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展开能教人精神抖擞,难怪《三国演义》描写夷陵之战时,也刻意将陆逊塑造成初出茅庐的年青精英,“一书生”、“年幼无学”、“身长八尺,面如美玉”等语,都是原文对陆逊的形容。

承先启后,以光荣游戏为首的三国创作,大抵都把陆逊刻画成“面如美玉”的美少年。《三国志11》有个设计,主要武将的头像会随年龄改变。经过岁月洗礼,昔日俊美不凡的诸葛亮、赵云都要面展纹,口带须,偏偏“老年版”陆逊却仍然死守小鲜肉路线,顶多是面部轮廓深了一些,还是半条胡子都没有。在《真.三国无双》系列,陆逊更是“卖潮卖可爱”的佼佼者,露肚装,紧身裤,在一群大叔丛中鹤立鸡群。在这个基调下,《三国志大战》那个偶尔出没的中年陆逊,就令笔者颇为眼前一亮。考虑到三国时代严重欠缺美少年属性,史籍有载的可人少年例如曹冲、滕胤[4],不是早死,就是不够戏份,小说家与创作者硬要陆逊担任美少年角色,恐怕也属情有可原。只要大家了解,夷陵之战时的陆逊其实只差一步便踏入中年,三十有九。而且,《三国志》也没有关于陆逊外貌的片言只语,没错,就算翻到烂掉也没有[5]。

露脐装陆逊,带领潮流?(游戏《真三国无双》──角色简介)
中年陆逊依旧眉清目秀。(电玩游戏《三国志》)

无名大将的一把火

将外观问题摆在一边,东吴诸将,包括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孙桓等人,上至旧将,下至国戚,自恃老卖老,不听陆逊指挥,倒是事实。说来又是的,山越贼这种教学关卡,有哪个东吴将领没打过?陆逊年近四十,赤壁之战、南郡之战、濡须口之战偏偏一场都没打过,根本就是与大场面无缘无分的“小伙子”。单凭吕蒙推荐,孙权任命,固然仍不足以让久经沙场的老将信服。

幸好吕蒙的眼光没错,陆逊真是一个“才堪负重,终可大任”的人。却说刘备进军至夷陵,连营数百里,更得到五谿蛮等诸夷协助,气势非凡。起初刘备派吴班等将挑战吴军,吴军诸将欲出阵迎战,然陆逊力排众议,主张蜀军锐气正盛,位处险要,加上主动挑战、恐防有诈,现在理应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正当诸将以为陆逊怕了刘备,各怀愤恨之际,蜀军见计略失败,便命令伏兵撤出山谷,证明陆逊主张准确无误。如是者,蜀吴两军在夷陵对峙了七八个月,形势有变,陆逊认为蜀军已经无计可施,疲态尽显,是反击的好机会,于是以一把火将蜀军杀过片甲不留,演出历史有名的“火烧连营”。刘备登上马鞍山(不是香港沙田那个)设军防守,也抵不住吴军围攻,结果“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刘备要燃烧铠甲断后,退回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抢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无名将领陆逊的一把火,令刘备老猫烧须,大为羞愤,不禁悲叹:“我竟然被陆逊侮辱,岂非天意!”说起来,陆逊整个人生,只是放过一次夷陵大火,但毕竟这幕实在太经典了,这把火就与创作中的陆逊如影随形。例如《无双》系列的陆逊就对放火有种心瘾,被玩家戏称为“放火狂魔”,这种动漫人设常见的夸张法,令陆逊的夷陵之火,有种莫名其妙的喜剧感。

注解

[1]整句是:“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见惯美少年陆逊在日本三国ACG以“仆”自称(“仆”在日文是男性第一人称,略带自谦),没想到历史的陆逊也是以“仆”作为第一人称吧?

[2]《三国志.吴夫人传》注引《会稽典录》:“(孙)策功曹魏腾,以迕意见谴,将杀之,士大夫忧恐,计无所出。夫人乃倚大井而谓策曰:‘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此井中耳。’策大惊,遽释腾。”

[3]《三国志.孙讨逆传》:“(孙)策昔曾诣(陆)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常衔恨。”

撰文:KANA前游戏杂志编辑,现职日语翻译,著作《打爆真.三国历史》现于港台各大书局及电子书店有售。

Facebook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kanasangoku/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东吴的“年少才俊” 陆逊(上)”​】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