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脚痛自己救】小儿扁平足10岁才确定 16岁前关键期可根治

撰文: 书摘
出版:更新:

扁平足是十分普遍的足踝问题,但在香港暂时没有正式统计受影响人数,而台湾平均每年20万新生儿当中,约有8000名孩子是小儿扁平足,约占4%。
在台湾属少数专精足踝外科的医师、台中行健骨科诊所院长的朱家宏,在新书《自己的脚痛自己救》中拆解家长对扁平足的疑难。他指不少家长因心急想“医好”孩子的扁平足,愿意购买昂贵的矫型鞋垫;但有研究发现,无论穿不穿鞋垫的孩子,5年后扁平足程度并无明显差别,因为患者不会24小时穿著,鞋垫只能改善酸痛与步态修正,但对足弓角度没有实际矫正效果。
在治疗方面,朱家宏强调孩子要到10岁才能确定是扁平足,而家长不可错过16岁前的治疗黄金时期,可让孩子进行“距下关节限制术”,就像把矫正鞋垫植入脚内,随著肌腱的生长,足弓自然永久定型在正确的松紧度,疗效显著。

扁平足分0-3级不同程度,严重的会出现外翻足的症状,如脚尖外旋、足跟不正、脚内侧有很大突起等。(出版社提供)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以下是《自己的脚痛自己救:足踝专科名医教你远离痛风、冻甲、脚麻、拇趾外翻、脚踝扭伤、足底筋膜炎》的内容节录:

社会上关于小儿扁平足资讯主要来自三方面:

矫正鞋具公司:因为商业因素的考量,自然积极鼓吹患者多多利用矫正鞋具。

复健师或复健科医师:由于足踝手术并非他们的专长,因此除了建议家长购买矫正鞋垫、肌内效贴布等辅助器材外,顶多以拉筋及长期复健来治疗。

小儿骨科医师:认为幼儿时期的扁平足,大都会随著年龄的成长,足弓发育完整而改善,除非特别畸形不能活动,否则顺其自然,不需要特别治疗。

就这样,小儿扁平足究竟需不需要担心、需不需要花大钱买矫正鞋垫、手术能不能根治,说法莫衷一是,常让家长不知该如何是好。那究竟是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还是顺其自然就好?

家长为医好孩子的扁平足,购买昂贵的鞋垫,但效果未必理想。(GettyImages/视觉中国)

许多家长为了想“及早”治疗心爱宝贝的扁平足,于是怀抱希望,动辄花上数千甚至上万的金钱为子女购买矫正鞋垫,然而结果却是数年后希望落空,与期待相去甚远。

曾有研究将小儿扁平足的孩子,随机分成穿著矫正鞋垫的实验组与不穿矫正鞋垫的对照组,5年之后,发现穿不穿矫正鞋垫,扁平足的程度都没有什么明显差别。

我的解读是,因为患者不可能24小时都穿著矫正鞋垫,肌腱在没有鞋垫的情况下,仍会该松不松、该紧不紧,就像拇趾外翻矫正器一样,其实只能短期改善症状。换句话说,矫正鞋垫对因扁平足而造成的酸痛与步态修正,确实有帮助,但对于足弓角度却没有矫正的长期实质效果。

因此家长不需要浪费钱去买那些号称订做,实际上是射出成型,效果不彰却又贵得吓人的矫正鞋垫,只需要购买一双价值一、两千元的医疗级足弓支撑鞋垫,就可以舒缓小儿扁平足的不适了。

2岁以下的小孩几乎都是扁平足,但随年龄增长,10岁后才有4%孩子属真正扁平足。(GettyImages/视觉中国)

7-9岁:小儿扁平足黄金观察期 

相关数据显示,两岁以下的小孩几乎都是扁平足,但随年龄增长,10岁以后,只有4%的孩子会有真正的扁平足。也因此,许多小儿骨科的医师都建议家长,实在不需要一看到子女有足弓塌陷的情况,就过于紧张。

但是,“如果我的孩子就是那4%的小儿扁平足患者怎么办?”这恐怕才是家长心中最放不下的一块大石头。的确,台湾每年20万新生儿当中,按比例会有8千名孩子是货真价实的小儿扁平足,人数不能说少,但家长到底该如何才能确实得知孩子是否罹患小儿扁平足呢?

事实上,从足踝外科医师的观点来看,足弓塌陷并不是判定小儿扁平足的绝对条件,有疑虑的家长可以在孩子7-9岁左右,仔细观察当孩子双脚跟合并站立时,小腿的中心线是否呈现弯曲,若同时具有前述两种情况,才必须进一步请教足踝专科医师。

一般来说,严重的小儿扁平足会有一些外翻足的症状,如脚尖外旋、足跟不正、脚内侧有很大突起等。所以若是因脚内侧张力过大,引发疼痛,或走路时以脚内侧推进,形成步态内八等症状,就应该及早至医院做更精密的检查,以免延误扁平足的治疗时机。

要根沿小儿扁平足,14-16岁是进行手术的关键期。(GettyImages/视觉中国)

14-16岁:轻松根治的最后关键期

多年前我到国外参加足踝医学会举办的研讨会,发现一种以钛合金或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制成的内矫正器进行的手术,称为“距下关节限制术”,其原理就像是把穿在外面的矫正鞋垫植入脚内,所以效果十分显著,加上小儿扁平足的患者都还在成长阶段,随著时间,肌腱的生长自然会永久定型在正确的松紧度。(钛合金及高密度聚乙烯都是一般人工关节所用的材料,已经使用数十年,证明长期在人体内的安全性。)

这项在先进国家行之有年的手术,在国内仍乏人问津,其实“距下关节限制术”不但可以根治小儿扁平足,而且伤口小、恢复迅速,病人术后马上就可以活动。

不过,这项疗效显著的手术却有个限制,就是必须在孩童足弓完全发育前进行,以目前小朋友成长较快的情形来看,最迟应该在14-16岁前进行手术,等小朋友长大,小儿扁平足演进为僵直性的成人扁平足,这时候的矫正手术就只有截骨断筋一途了。

十几年前我开始引进“距下关节限制术”的治疗方式时,也曾担心这种手术的预后会不会没有想像中的好。但这是严格的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委员会(FDA)核准的医材,且随著手术经验的增加,所有患者术后门诊追踪均表现良好,无明显不适感,我才感到信心大增,多次在国内外医学会发表治疗结果。

术前,大多数家长对于让小孩子手术总是颇有疑虑,但看到术后步态的改善活动度增加,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常常会笑逐颜开地向我道谢,甚至好奇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接受这样简单有效的手术呢?孩子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如果每年8千名小儿扁平足的孩童,都能在两大关键时期,适时地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那岂不是可以让许多原本阴郁、不爱活动的孩子,能拥有更健康、更具生活品质的未来!

书名:《自己的脚痛自己救:足踝专科名医教你远离痛风、冻甲、脚麻、拇趾外翻、脚踝扭伤、足底筋膜炎》(时报出版)

作者:朱家宏

为台湾少数专精足踝外科的医师之一,高雄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日本奈良医科大学足踝关节外科进修,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圣玛丽医院足踝外科进修。现任台中行健骨科诊所院长、足踝医学会常务理事。秀传医院、林新医院兼任手术医师。专长:足踝外科、创伤外科、下肢复杂骨折、关节重建、运动医学。

为超级铁人三项玩家,IRONMAN Taiwan 2016、2018完赛,Challenge Taiwan 2017完赛。绰号“眼镜小医”,源于当年实习时,有次帮一位荣民伯伯打点滴,打了五次都不成功,伯伯吓得按铃向护理站大叫:“救命阿!有人要害我!”几天后,他接到院方处理病人抱怨的公文,附上伯伯的亲笔投诉信:“数日前遭贵院不合理对待,某眼镜小医……。”因此,“眼镜小医”不只是个俏皮的绰号,也提醒他在医疗这条路上永远要谦卑和努力。

出版社:时报出版

《香港01》获出版社授权转载,标题为《香港01》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