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罐血滴子、打不开的锁 另类发明家靠“零实用废品”成网红

撰文: 中国人的一天
出版:更新:

因为厌倦了单调的打工生活,30岁的焊工耿帅返乡做起了直播,并靠著制造“废品”走红互联网。粉丝破100万那天,他吃了一顿饺子,说:“以前身边的人都笑话我做的东西没用,现在有100万人笑话我了。”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摄影:崔靖(河北青年报) 视频:篝火工作室

编辑:隋雯雯 策划:中国人的一天&快手

“丢人”的留守青年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杨村,紧邻雄安新区,拒马河静静地从村南流过。随著雄安新区设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北京,开启返乡之路。但紧邻新区的杨村却没多大改变。在杨村的1200余户、4800多人中,除了几个服装加工厂解决了200多留守妻子的就业之外,大多数村民都还是在外打工。30岁的耿帅是留在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之一。

在同村人的眼里,这个焊工有些“另类”。他留著一头长发,平时话不多,很少出门,整天在家里钻研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出门见到熟人也只是简单打个招呼。谁也没想到,这个“不务正业”的焊工,竟然成了网上的手工达人主播。甚至有时候耿帅自己都不太明白,本想靠手艺吃饭,怎么就成了网红?

耿帅骑著电动车路过杨村最繁华的街口(中国人的一天提供)

在回农村发展之前,耿帅在工地搬过砖、和过泥,后来学了焊工技术,依然是四处打工。2017年,过了农历正月十五,他没有跟随同村发小们再次外出打工。而是选择留在家乡,留在父母和妻儿身边。在农村,年轻人不出去打工挣钱,是一件“挺丢人”的事。

耿帅做过各种尝试,开手机店、卖拖鞋,甚至动过养蛇的念头,可都没有做成。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是在两年前,他准备发明一台自动烙饼机,可是在进行到一半时,出于经济压力,他不得不搁置计划出去打工挣钱。如今,他设想的自动烙饼机,已经有工厂在批量生产,只是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了。

耿哥出品,必属废品

春节和朋友们聚在一起,看朋友在拍小视频,这给了耿帅启发。有一天,他突发奇想,用管钳做了一个蚱蜢,拍成小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播放量很快突破百万。不少网友还在私信里问他卖不卖?多少钱?一直苦于找不到创业方向的他突然灵光一现:通过互联网卖自己做的手工作品。当晚他激动得一宿都没睡。

就是这个蚱蜢让耿帅开始被网友认识。(中国人的一天提供)

在翻阅了大量手工达人制作的视频后,他决定要尝试一下。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后,却遭到了母亲强烈反对。耿帅是个孝子,一向对母亲少有忤逆,但这一次他心意已决。为了不过度刺激母亲,他带著妻儿搬进老宅,单独生活。

老宅的门较窄,搬运大件材料不是很方便(中国人的一天提供)

凭借著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化腐朽为神奇的手艺,他将痰罐做成了兵器谱排名第一的血滴子;把菜刀打磨成梳子、造成手机壳;还有让人摸不著头脑的声东击西锁和充满贵族气息的声控倒酒神器……

防地震泡面碗(中国人的一天提供)
菜刀梳子(中国人的一天提供)

即睇更多耿帅精选废品(雷神锤斜揹袋都有!)↓↓↓

+15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他潜心创作、苦心积虑做出来的东西,没有一个是有用的。网友常调侃说,“耿哥出品,必属废品”。

那么多粉丝吃得了吗?

因为耿帅外形酷似樊少皇,加上留著一头不羁的长发,在手机镜头前,一本正经地做著脑洞大开却“毫无用处的”的手工器具,总是会让人有些忍俊不禁。纵然他的手工作品看上去是那么的荒诞无用,但并不影响网友对他的喜爱。一年后,他在快手(视频平台)拥有了120多万粉丝,成了在互联网上小有名气的手工达人。很少会有主播对网友说,够了够了,大家今天就不要再刷礼物(打赏)了。但耿帅是这样的人。他总说,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果有人把礼物刷多了,他心里也会很不好受。

刚开始做直播时,因为他手机不好,总是卡顿,效果极差,一位上海的粉丝特意寄来一部苹果手机。后来陆续有粉丝给他赞助了电脑和镭射打标机。可以说他工作室里大部分家当,都是支援他的热心粉丝赞助的。所有给过他说明的人,他都会专门用不锈钢制作一块圆标,贴在工作室墙上。

这天,奶奶和姑姑正在院里纳凉,看见耿帅进来后笑著问:“大帅,今天的‘粉丝’又吃不完了?"原来,在他做快手之初,常跟家里提“粉丝”、“直播”这些词,可老人们并不太明白。有一次母亲给姥姥打电话,说咱家大帅在网上有几十万粉丝了。电话那头的姥姥竟问了一句:“那么多粉丝吃得了吗?”逗得在场的人哄堂大笑。

奶奶和姑姑正在院里纳凉,看见耿帅进来后笑著问:“大帅,今天的‘粉丝’又吃不完了?"(中国人的一天提供)

耿帅一边跟奶奶打趣,一边张罗著拍小视频。为了演示“自动旋转雨伞”的妙用,耿帅喊来弟弟负责拍摄,奶奶和姑姑轮番上阵,帮他完成“人工降雨”。拍摄时,奶奶总是会不小心把水洒到耿帅身上,导致他总是笑场,一家人老老少少,忙得不亦乐乎,直到中午一点多,才算大功告成。

家人一起帮耿帅演示“自动旋转雨伞”。(中国人的一天提供)

打工不易,返乡更难

少年时意气风发,总想出去闯一片自己的天地。可等到而立之年,突然发现父母老了,孩子大了,自己除了对家人的亏欠似乎什么也没有剩下。耿帅常说,选择返乡,就是为了能留在父母身边,能照顾妻儿。今年5月,他的小儿子出生了。“不管每天多忙多累,只要抱起孩子,就会觉得很放松、很开心。”放弃打工,耿帅并不是怕苦怕累,而是厌倦了每天简单的重复。

耿帅选择返乡,是为了能留在父母身边,能照顾妻儿。(中国人的一天提供)

现在不比打工时清闲,一件作品从构思到最后的成品,可能要经历一周时间,甚至更长。尤其在没有新创意时,整个人都会变得非常焦虑。没有灵感的时候,耿帅会去河边走走。小时候,他常带著弟弟和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那是他记忆中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没有灵感的时候,耿帅会去河边走走。(中国人的一天提供)

有一年,他去北京一个别墅区做水暖工,刚去,临时睡在了一个院子的走廊下,晚上雨水被风吹进走廊,打湿了被褥。他裹著潮湿的被子蜷缩在角落里。那时,他想起的也是在家乡这条河边玩耍时的情景。

耿帅仍记得第一次离开父母外出打工时,父亲只说了一句话:出门在外不比家里,一定要勤快点,多干活,少说话。若干年后他回忆起父亲的这句嘱咐,感慨万千:父亲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靠著“多干活,少说话”的人生信条,支撑著这个家,非常辛苦。他渴望能自己能做出一些改变,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互联网上的成功让他和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但他更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真正做一个纯粹的“手艺人”。

耿帅的日常(点图观看)↓↓↓

+1

【本文获“中国人的一天”授权转载。“中国人的一天”由腾讯图片出品,聚焦普通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