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头福音】小强势成脱发救星 研究发现蟑螂再生力可应用于人体
蟑螂,别名“小强”、“曱甴”,人见人怕面目可憎,但牠很可能是秃头救星。近日,一位内地学者在学术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通讯》发表论文,研究如何将蟑螂的再生力应用于人类医学,探究“害虫”变良药的可能性。研究从美洲大蠊身上发现“转化生长因子”,可有效令伤口愈合和再生,未来可将它应用于人体的创伤修复,例如治疗口腔溃疡、胃溃疡、头发再生等。
46岁的内地学者李胜研究昆虫20多年,2006年从美国约翰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完成博士学位后回国,目前为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3月21日,他的团队发表了论文《美洲大蠊发育可塑性的基因组与功能诠释》,引发有关蟑螂再生能力应用于医学的讨论。
李胜主力研究的蟑螂是“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仅次于东亚飞蝗的物二大蟑螂品种,亦即亚洲常见的“小强”。李胜回想起自己刚回国时,广东环境潮湿温热,非常适合蟑螂生长,“5、6月份上厕所时经常有美洲大蠊飞到身上来”,他觉得很讨厌,而当时国内对此昆虫的深入研究,便将解构美洲大蠊当成使命。
研究团队开设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曱甴屋”养殖蟑螂,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查看基因,发现美洲大蠊60%左右的基因组为重复序列,预测到21336个蛋白编基因。蟑螂的味觉感受器多达522个,其329个进化为能应对有毒食物的苦味受体,使牠们能识别毒物,更发现白蚁由蟑螂演化而来 。
李胜指,“牠能吃很多,摄食谱特别广,有一个很长解毒系统,把毒性解掉。如果把牠的头斩掉,他的身体还能活5、6天,如果把腿折掉,可能几天就重新长出来,下次脱皮时长出新腿。”除了美洲大蠊的自我解毒能力,牠们的基因能调节蜕皮、变态和生长。在野外美洲大蠊要一年发育成虫,但实验室的条件下,牠们能加快成长,3个月就变成虫。另外,蟑螂对病原微生物握有强大的天然免疫力,令牠们能在恶劣环境下生存。
而对为人熟悉的“断肢再生”能力,是蟑螂体内的转化生长因子的一种应用,使小强被踩一脚也有机会再生,将这种生长因子应用于人体,也会有良好的创伤修复效果。李胜认为,蟑螂在中国传统是重要中药,研究团队会致力提高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治疗作用。
目前已为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处方药的“康复新液”,实际上是美洲大蠊的提取物。在未来,“打不死”蟑螂的再生力、修复力可能会应用于医学,不但可治疗口腔溃疡、胃溃疡,更有望令头发再生。网民看过研究后纷纷表示“快点成功吧”,更有人留言说:“看看教授的自己的头发,他也着急啊。”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