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味】你所不知道的吉野家 100年前牛丼是怎样炼成的?
提到日本国民美食,你会想到什么呢?是生鱼片、拉面,还是章鱼烧?现在我们要来谈一谈道地的日本国民美食──牛丼。
撰文:林姮聿
牛丼(音:当),也就是台湾人俗称的“牛肉盖饭”(编按:香港人一般叫“日式牛肉饭”),将牛肉与洋葱丝,加入酱油炖煮后,铺盖在大碗的米饭上,软嫩的牛肉搭配温润的白饭,嚼来美味,饱足感十足。 追本溯源,牛丼其实是起源于十九世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日式速食餐点,由于食用方便、美味又快速,随著时移境迁,广受消费大众的欢迎。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以西方为师,大量学习西方的科技与生活方式,展开了以“文明开化”为宗旨的明治维新,如火如荼地大力推行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当时的日本,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盖起西洋建筑、兴建新式铁路,上流社会人士在公众场合穿著西装、洋装……。其中,欧美吃牛肉的饮食方式也悄悄地传入了日本。
从“上流食材”到“市井恩物”
不过,那时候的日本,牛肉还是昂贵的食材,通常只有上流社会人士才有机会享用得到,一般平民百姓很少吃得到牛肉。为了一饱口福,当时流行的吃法,是把牛肉锅底的汤汁淋在饭上,搭配牛肉锅食用。(编按:牛肉锅,大概就是寿喜烧的前身,但牛肉有小块薄片,加上长葱、味噌,用来僻去劣质牛肉的膻臭味。) 后来脑筋动得快的商人,削下牛骨上少许的牛肉,加以切细,放入已做好的卤汁中炖煮,再将煮熟的牛肉与酱汁淋在白饭上,撒上葱花,称之为“牛肉浇饭”,可以想像这是牛丼最初的原型。 当时牛丼一碗的价格,比起一小瓶酒还便宜。(编按:明治20年代、一碟咖哩饭要5-7钱,而“牛饭”只需“一椀一銭”。)对市井小民来说,既物美又价廉。一经推出,就受到很大的欢迎,这样的平民美食渐渐演变成后来的牛丼。 由于食材使用西方人爱吃的牛肉,吃牛丼也有接受文明开化的意味,所以,牛丼也曾被称之为“开化丼”。
第一家牛丼专卖店 一八九九年( 明治三十二年),第一家牛丼专卖店在东京日本桥鱼市场里诞生了,也为吉野家的百年历史写下了第一个篇章。 (编按:当时店名为“吉野屋”,日本发音一样为Yoshinoya,后来汉字才改为“吉野家”。)
日本桥鱼市场弥漫著咸咸湿湿润润的气味。这里,最初是由大阪佃岛(现今大阪市西淀川区)的渔民群聚建设而成,后来随著河岸鱼市场规模渐渐扩大,许多大阪商人也迁到日本桥鱼市场开店。 随著岁月更迭,日本桥鱼市场里头的店舖积累、林立,小贩与工人的吆喝声四起,一旁的河川,往来频繁的渔船逐一靠岸卸货,最新鲜的渔获与最热闹的交易,从日本江户时代鼎沸至今。
在这里,鱼市场的工人忙碌地搬运渔获,一忙起来总是没完没了,只能把握短暂、不固定的休息时间吃饭。因为吉野家牛丼上桌快速──只要在碗里装饭,加上牛肉与酱汁,简单几个动作,就能将香喷喷牛丼送到顾客面前,加上在鱼市场工作相当辛苦、耗费劳力,这时吉野家丰盛、营养又美味的牛丼,不仅是鱼市场工人“抢时间”填饱肚子的最佳选择,更是满足他们口腹之欲的人间美味。 也就从那时候开始,吉野家的牛丼成了日本的国民美食。
吉野家命名的由来 日本人开店,店名大部分都用自己的姓氏,到现在,还是可以看到日本有很多传统店舖叫做“X屋”或“X家”。同样的,在台湾也可以常看到很多商家的招牌写著“X记烧腊店”、“X家小吃”。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想,既然如此,吉野家创办人的姓氏应该是吉野吧。但其实吉野家的创办人是松田荣吉。松田荣吉出身奈良县中部吉野町,他常说吉野是他的故乡,他以吉野(Yoshino) 与家(ya) 为自己的店命名,吉野家Yoshinoya 自此百年传承,甚且随著时日推移而声名远播。 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上午,日本发生芮氏规模七点九的关东大地震。那场大地震摧毁了日本桥鱼市场,鱼市场的小贩与工人不得不转移阵地,建立了一个新的渔获批发集中市场──筑地市场。喜爱吉野家牛丼的鱼市场工人,自然也希望吉野家能够跟著他们到筑地市场,继续经营贩售美味的牛丼。 在因应情势之下,一九二六年(大正十五年),松田荣吉在筑地市场正式开设吉野家一号店,接著再由松田荣吉的儿子松田瑞穗接下传承吉野家美味的担子。
本文取材自 《幸福吉野家:日本百年牛丼、台湾30年好滋味》
作者:林姮聿,1993年生,台北人,毕业于铭传大学。热爱美食,喜欢影剧,生活中离不开这两者,现任美食餐厅行销,立志吃遍天下美食。
出版社:有故事出版
《香港01》 获出版社授权转载,标题为香港01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