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工程师罹患大肠癌!自爆最爱吃这2类食物 医生摇头提3项建议

撰文: 田中贵
出版:更新:

进食过量红肉,容易患上大肠癌!台湾1名医生指出,有1名35岁工程师无肉不欢,“尤其是牛排、牛肉面都是他的最爱”、“也喜欢吃培根、香肠等加工肉品”,最终该工程师罹患大肠癌第三期,肿瘤甚至转移至肝脏。

医生提醒“加工肉品能不碰就不碰,而红肉总量不要超过每星期500克”,即使病人要补充蛋白质,都可以考虑食用鸡蛋和白肉,最重要的是每日食用5份蔬菜和2份水果,就能保持肠道健康。

该名35岁工程师非常喜欢牛扒、牛肉面、加工肉品包括培根、香肠,估计因而罹患大肠癌。(示意图/资料图片)

35岁男病人无肉不欢

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医师在其facebook专页表示,记得10年前有1位在科技公司工作的35岁工程师,罹患大肠癌第三期,接受手术后肿瘤转移至肝脏,心灰意冷前往其门诊讨论营养疗法。刘医师获悉对方是典型的肉食主义者,非常喜欢牛扒、牛肉面、加工肉品包括培根、香肠,估计因而罹癌,之后才开始吃素。

刘医师在帖文强调,当总蛋白质量摄取不足时,维持不了身体许多功能,可能不用太介意摄取动物性蛋白或植物性蛋白,但当总蛋白质摄取量无虞时,才考虑动物性或植物性蛋白。

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医师提醒,每日一定要食用至少5份蔬菜以及最多2份水果。(示意图/gettyimages)

加工肉品被列为一级致癌物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加工肉品列为一级致癌物,未加工的红肉例如牛肉、猪肉、羊肉、马肉等则被列为二A级可能致癌物,红肉包含血红素(heme)、亚硝胺(nitrosamine)、多环芳香烃(polycyst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或是异环胺(heterocyclic amines, HCAs)等,其中血红素的铁产生较高的自由基反应,可能和癌变有关。另外,红肉过量油脂会刺激消化脂肪的胆酸分泌,而胆酸会被肠道坏菌转变成致癌的次级胆酸,这也是红肉可能致癌的机制之一。

刘医师建议癌友先食用鸡蛋及白肉,以补充蛋白质。(facebook专页“刘博仁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图片)

每日食用5份蔬菜2份水果

刘医师认为“加工肉品能不碰就不碰”,红肉总量切勿超过每星期500克,“如果平均下来,每天不要超过1个手掌大小的量”,每日一定要食用至少5份蔬菜以及最多2份水果,蔬菜包含可溶性及非可溶性纤维,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内容物快速移动,降低红肉致癌物质和大肠黏膜接触时间,增加肠内良好菌相,帮助代谢致癌物质。

至于癌症病人接受化放疗时,医生和营养师会建议患者食用大量红肉,以补血和补充体力,和少吃红肉概念产生矛盾,刘医师建议癌友先补充鸡蛋及白肉,例如去皮鸡肉、中小型深海鱼、虾肉,加上足够豆类谷类植物蛋白,一旦维持一定的血红素和白血球,就不必进食红肉,否则补充红肉也是恰当的。

(facebook专页“刘博仁营养功能医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