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户“家徒四壁”求助 被指铺靓地板用精油惹议 曙光计划回应
非牟利慈善机构“曙光计划”自2007年成立起便帮忙回收二手家具,将合适的家私转赠给有需要人士。机构近日收到社工转介个案,求助人自去年手术后失去工作能力,妻子亦患上抑郁症,加上2名年幼子女,一家4口半年前获分配公屋单位,至今无力添置床具及热水炉等,一家四口每晚睡地席及冲冻水凉。机构希望利用网络力量帮求助人,亦可捐款资助二手家私的搬运费用。
帖文附有4张照片见到求助家庭“家庭四壁”的情况,并附有“捐款方法”,市民可以转账到“曙光计划”的银行户口。惟相片意外引起“疯传”,网民看质疑“个厅咁X大都叫‘家徒四壁’”、“个角落位已经大过我屋企”,有人研究求助人家中物件,质疑为何有钱铺云石地板及买疑似价值不菲的精油,嘲讽“精油放上架,细路瞓地下”。
曙光计划主席何峻维接受《香港01》查询时表示,相关个案由社工转介,他们相信社工专业判断,义工上门时只会做简单度尺,不会过问太多私事,又指求助人原本住在㓥房,其儿子亦有健康问题,但同不便透露太多个人私隐,现已为该家庭物色部份家私。他坦言看过网上言论后“好委屈”,强调该个案求助人是想要转赠家私而非要捐款,呼吁捐款是用于请人运输搬拆安装,这是机构首次就二手家私转赠呼吁捐款,用于帮助运输费用方面,他们多年来无接受过政府资助,完成的转赠个案已多达5000宗。
入住公屋半年没床没热水炉
非牟利慈善机构“曙光计划”于11月11日在Facebook专页上传以“家徒四壁—家私转赠求助个案”为题的帖文,指接获社工转介1个公屋户个案,求助人去年接受手术后身体虚弱,失去工作能力,妻子亦患上抑郁症。他们一家4口于半年前获分配公屋单位,惜至今未能添置床具及暖水炉等,“求助人家庭一家4口(连同两位年幼嘅小朋友)因为无钱买床,每晚都系训喺地席上面,同埋仲未能够安装到热水炉去冲凉”。
近日天气转凉,机构希望帮助该家庭。惟因资源有限,故希望利用网络力量寻求社会大众善心人士帮助,并在帖文上传4张该家庭的环境照片,表示“如果您希望出一分力,可以去成为曙光计划嘅义工,亦都可以透过捐款直接帮助求助个案”。而帖文的相片附有“捐款方法”,市民可以转账到“曙光计划”的银行户口。
4口家住大公屋铺云石地板
照片可见,求助人入住的公屋单位除了舖上光滑的云石地板外,没有任何房间间格或大型家具,只有1张圆台和层架柜,地板放了2张地席,见到2名年幼童坐着,而铝窗上没有安装冷气机,反而地板上放有1部冷气,而屋内杂物不算太多,但圆台上却见到一排多支疑似精油。
网民:大过好多香港人屋企
帖文在网上引起极大回响,相片被疯传及转载到讨论区,普遍网民反应冷淡,甚至留下负评,“真系好羡慕佢有咁大间屋”、“大过好多香港人屋企”、“间屋好大好通风又光猛,环境好过我好多,好羡慕”;而其中1张写上“家徒四壁的家”的照片,更是引来一片谩骂声,“个厅咁X大都叫‘家徒四壁’”、“我睇完幅图,再睇下我租紧个迷你单位,即刻需要心理治疗”、“佢冇储物空间,但间屋大把空间”、“个角落位已经大过我屋企”。
求助人家中物品惹争议
有网民更放大每一帧照片,研究求助人家中物件猜测其生活水平,甚至质疑求助人是否值得帮,“个云石地板靓到”、“地板蜡蜡靓、小朋友睇英文书、又有平版电脑用,竟然穷到要瞓地下”、“其实佢只系无床,佢已有电视柜”、“有钱装修,无钱买家私。但富贵竹好紧要,唔可以唔买”。
题为“家中没有储物空间”的照片中,有网民指圆台上的木架摆放多支精油,推测价值不菲,指求助人是“有钱人”、“啲精油有廿X几只味”;又有人指求助人孩子的玩具要价过千,“呢个玩具唔系平,我仔极钟意我都唔舍得买俾佢玩”。但有网民认相关物品可能是他人所赠,“家私都唔舍得买,应该就唔会舍得买玩具,估计玩具都系人哋畀”、“唔好闹住,都未知系咪人哋捐出嚟”。
“曙光计划”今日(12日)再发帖,解释称“公屋内嘅基本建设都系收楼时有嘅,因为(求助人)一直无能力购置基本家私先转介畀我哋”,求助人并无要求直接金钱帮助,只希望有心人捐赠合适二手家具,而呼吁捐款并非直接把款项给求助人。
机构解释转赠二手家私产生的行政费,主要为运输费用,过程中还需要聘请司机、装拆师傅及搬运工人,每个个案的成本约为3,000至5,000元,并表示“我哋咁耐以来都无接受过政府资助,主要都系靠做搬屋服务去产生经费去帮助个案(自负盈亏),只有少数人系捐款支持过个案”。机构又强调“如果大家担心捐款唔知去咗边,可以唔捐款(我哋都建议需要了解整个流程先捐款)”,并表示假如热心民众有合适家具捐出,可先联络机构查询。
有网民留言支持,但亦有网民提出质疑,“公屋收楼保留云石地砖?”、“地砖咁新净,还屋畀房署唔使还原咁好?”、“我都系第一次见上手可以留到咁靓地板”。
曙光计划主席何峻维接受《香港01》查询时表示,相关个案由社工转介,他们相信社工的专业判断,而帖文内的照片是由社工拍摄,社工形容相关受助人“家徒四壁”,故直接套用其说法,而单位现场也的确无家私可言,未料那些照片拍到的屋内物品亦被放大检视更引起争议。他表示,义工接到个案时会做简单家访,主要上门度尺以确认合适的家私,不会过问太多私事以免触动受助家庭情绪,也不会审查受助人经济状况,他们亦不可过多透露受助人私隐。
该家庭今年才成功上楼,原本居住旺角㓥房,受助人身体2023年开始出问题,与妻子均无法工作,而其儿子也有健康问题,故家庭陷困境,现已为他物色了一部份家私。
主席:做社福要有同理心
何峻维指,曙光计划2007年起在香港做环保回收,想帮忙解决社会问题,现时“有(公)屋无家私”的大有人在,见到网民的批评,他坦言“好委屈,本住个心出嚟帮社会,无收一分一毫”,感叹“我哋做社福要有同理心”。曙光计划负责的家私转赠个案已达5,000宗,许多是由其他慈善机构转介,并无接受政府资助,今次是首次在网上筹款用作转赠家私的物流行政费用,内部有检讨遭到评击的原因,过去他们帮助过许多独居长者,可能是公屋户及新移民等因素被放大。
机构义工感难过
曙光计划的义工透露,看到网上言论感到非常难过,“(网民)只系睇到间屋地板好靓”、“小朋友想要床系咪错?”,义工上门时屋内小朋友真的没有床睡觉、屋内亦没有衣柜,无奈网民只看到别人有公屋,而非该家庭是否有困难。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