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名物”14粒食得?酱渍荔枝蝽象虫卵震惊全网 口感竟是这样
被封为“大埔名物”的14粒荔枝蝽象虫卵(臭屁虫卵)令人望而生畏,不少人恨不得将之消灭。但台湾1名研究虫食的男子在网上分享尝试烹调荔枝蝽象虫卵的过程,表示去年首次尝试食用新鲜荔枝椿象卵,“发现它没什么味道”,于是决定改用类似酱渍鲑鱼卵的煮法烹调,经过16个月酱渍后才记得食用,“味道吃起来就是酱油”,虫卵口感偏硬到脆,结论是“荔枝椿象卵确实是很适合进行酱渍的食材”。
事件引来当地妹体报道,台湾学者提醒切勿乱食虫卵,而台港网民则大感震惊,台湾网民笑言指“这是《迷宫饭》剧情吧?”、“这个需要推广”、“还活着吗?”,大量本港网民亦留言“以为系细过食𠮶啲水果硬糖”、“打咗个冷震啰”。
试吃新鲜荔枝椿象卵称无味
该名勇于品尝荔枝蝽象虫卵的台男李宗宸本身在中研院担任生态研究人员,同时创立facebook群组“台湾昆虫食同好会”,李早前在群组发文表示,去年发现晒在屋外的衣服被荔枝蝽象产卵,首次尝试食用新鲜荔枝椿象卵,发觉没有味道,反而觉得荔枝蝽象虫卵“应该很适合采用酱渍鲑鱼卵的作法来处理”。
虫卵经过16个月酱渍
李宗宸分享去年4月食谱,取2个卵片加入酱油、清酒、糖等调味料,稍微密封置在雪柜保存,直到再次想起其存在时已是今年8月,于是取出来品尝,发觉就是酱油味,“虫卵外壳虽然看起来有点萎缩,但口感其实就维持偏革质到脆”,认为荔枝蝽象虫卵适合进行酱渍的,建议“将来可以减少腌渍时间、增加调味料的种类增加风味”。
许多台湾网民在帖文留言“腌渍太久了吧”、“看起来很像五彩球”、“没有寄生虫吗?”。
强调无要求其他人跟风
李宗宸解释一般和人有共通传染疾病的动物通常是哺乳类动物或同为温血动物的鸟类,昆虫的风险反而相对较低,昆虫和各种无脊椎动物若要作为病媒,大概要符合1项条件,例如会吃哺乳动物大便且会被哺乳动物吃掉、以哺乳动物血液维生,以及生活在淡水,寄生虫可以自主游过去寄生,所以,蜗牛、淡水螺虾蟹鱼贝、食腐肉和粪便的甲虫及蟑螂等、野生鸟禽畜肉绝对不能生吃。
事件引来当地媒体报道,李宗宸强调没有要求大家跟风,只是提倡食虫,其食用的蟑螂和荔枝蝽象虫卵都是自行繁殖或采集,风险较低,但李亦承认食虫有一定风险,同时希望民众关注生态永续议题。
专家建议切勿乱吃虫类
中兴大学昆虫系名誉教授唐立正则说,不少虫类体内有毒,食用可能过敏,例如荔枝蝽象的毒素喷到人眼,会造成短暂失明,东南亚国家民众食虫时,会先用绍兴酒逼出毒素,之后才会炸来食用,考虑到不同国情,加上台湾食物来源充足,建议台湾民众切勿乱吃虫类。
事件同样震惊本港网民,留言指“食完后系咪1晚可以14次?系疴呕呀!”、“好孩子不要学,这个只是玩玩而已”。
(综合)
相关报道:大埔名物14粒!荔枝蝽象窗纱产卵 住户1招弹走 网民︰灭门惨案
网上流传1条影片,显示有荔枝蝽象在住宅单位的窗纱产卵,虽然身处屋外,但住户未有掉以轻心,即时施展“弹指神通”,先弹走荔枝蝽象,再逐批弹走虫卵,最终完成清理。网民纷纷笑言“大埔名物咁就被你弹走晒”、“一家15口就咁被你用2只手指灭门”、“好治愈呀”。
相关报道:港男收衫惊见14粒“青提” 网民:以为系香印 真身是大埔名物?
有港男早前在Facebook群组“北区之友 Friends of North District (上水、粉岭、沙头角和打鼓岭)”中发文及发相,他指自己居于粉岭华心邨,上周傍晚6时收衫时,发现14粒臭虫卵 ,他提醒街坊收衫时要多加留意。从楼主的相片可见,青色的14粒附在白色衣物上,排列成一串提子似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