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游内蒙古“买切糕需付$1.3万” 影片真相曝光 当局:调查中
内地近日流传1段“1.2万买切糕”影片,指内蒙古有男子购买新疆传统食品“切糕”时误会商家定价的重量单位,换算后售价为1斤8,000元(人民币,下同,约8,639港元),最终需支付1.2万元(约1.3万港元)购买商品。大量内地网民热议事件,表示“比白银都卖的贵”、“这是抢钱呢”,并要求当局调查。谁知事件发酵1日后,竟迎来大反转!影片拍摄者解释只是用“切糕门”做比喻,实际涉及争议的商品并非切糕,而是药酒。至于内蒙古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已就事件展开调查。
综合陆媒报道,该收费争议事件发生于4月30日。网上流传影片指1名男子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服务区购买以坚果干果等制成的切糕时与商家就账单争论,有途人见到于是拍下影片。男子原以为商家议定价格每斤16元(约17港元),然而结账时却被告知是每克16元,换算为1斤8,000元(约8,639港元),男子需支付商家1.2万元(约1.3万港元)。
从网上流传影片可见,男子得知价格后拒绝付款,并表示“我一个打工的要那么多干嘛,跟我说的时候按16元算”。而商家就指“是16元,但我是按克卖的,我们都是明码标价的”,商家及1名旁观的西装男子向其他围观游客劝说“帮忙分担”买一点。惟男子始终不愿购买,继续与商家争论,之后商家发现拍摄者便即时喝斥“你拍什么照,给我删掉!”。之后影片结束,不知男子最终有否买下商品。
拍摄者之后以“内蒙古一服务区上演切糕门”为题将片段上传至社交平台抖音,而由于拍摄时许多人围在柜台处,所以难以看清环境全貌。至于新疆传统食品“切糕”(又称玛仁糖)实际重量大于外观重量,加上有不良商贩强买强卖,故而出现㓥客的“切糕党”,过往不时有内地网民发帖大呻中伏经历。因此,是次“1.2万切糕事件”随即引起大批内地网民关注,不少人都表示震惊,“比白银都卖的贵”、“我买再贵的干果也没有8,000元1斤的吧”、“这哪里是卖切糕的,这是抢钱呢”、“我就不明白了,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敢买切糕?”。
事件愈演愈烈,多间媒体均有报道事件,大量民众呼吁警方严查事件以杜绝销售骗案。影片被多次转载,以讹传讹下似是坐实了“男子买切糕”,结果事件竟出现惊人反转,原来涉及争议的商品并非切糕,而是药酒。拍摄者见事件引起争议,留言解释称是自己没有表达清楚,其实只是“用切糕门做比喻”,店家实则上是卖药酒的,“顾客被旁边的托忽悠的购买了商家说的名贵药材泡的酒”。如果细看原影片截图,的确可以见到商家是酒行,柜台上的牌子也写上药材“石斛”,只是如今拍摄者已将原影片删去。
有民众对于拍摄者说法及媒体误报感到不满,也有人疑惑每克16元的“名贵药材”是否合理收费,并促请有关部门调查事件。5月1日,内蒙古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内地传媒查询时指已展开调查工作,目前正积极核查中。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