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堂中医中心装置与时并进 七旬中医不言休丰富经验传承新一代

撰文: 仁爱堂
出版:更新:

仁爱堂萧梁咏筠综合医疗中心设于仁爱堂屯门总部,最为人所熟知是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仁爱堂中医中心的旗舰店,致力于社群推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仁爱堂萧梁咏筠综合医疗中心邻近屯门新墟及面向屯马线屯门站,每天都有不少街坊前往求诊,他们各有不同的医疗需求,有些人会选用针灸治理痛症,有些人则用中医药治理慢性病或调理身体等。仁爱堂萧梁咏筠综合医疗中心接受医疗券,而且费用相宜,有助减轻基层长者沉重的医疗负担,所以一直深受区内的长者欢迎。而随着市民对中医药的信任度提升,中心亦有为数不少的年青人或家长带幼童求诊。

仁爱堂萧梁咏筠综合医疗中心设于仁爱堂屯门总部,其旗舰店地位见证着当区市民与中医药全方位接触,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仁爱堂提供)

“咇咇咇、咇咇咇……”中心内候诊机的响声此起彼落,求诊者络绎不绝。前线职员包括中心姑娘、配药员及医师们每天都坚守岗位,尽心守护市民健康。仁爱堂萧梁咏筠综合医疗中心在屯门社群扎根多年,前线人员、医师们与求诊者都创建了深厚的情谊,每天在中心内都会出现医师与求诊者互相嘘寒问暖,或者中心姑娘“氹”小孩接受针灸等富有人情味的情景。

在这所社群中医中心有一位对中医充满热诚,年过70不言休的杨琛中医师,他坚持每天清晨5时半起床,风雨不改乘坐同一班“过海巴士”,早上8时半便回到中心,预备9时应诊。杨医师于2006年加入仁爱堂,一直以敬业精神与仁爱堂中医中心一同成长,见证着当中的变迁。

杨琛医师加入仁爱堂已经17年,以敬业精神与本堂中医中心一同成长。(仁爱堂提供)

中医师的满足及使命感

仁爱堂自30年代创建中医诊所赠医施药,深得广大市民欢迎,杨琛医师亦为自己能够成为本堂中医师,为守护市民健康出力深感自豪。“曾有位80多岁患感冒的长者求诊,她对处方的中药反应较强烈,出现了腹泻情况,其后我尽力帮她调理好身体,改善情况,她及后每当身体有毛病都会特意由荃湾前来找我”。杨医师很感激病人对他的信任,这亦是他行医多年,最满足的地方。

仁爱堂一直致力协助院校为中医本科生提供临床见习机会,作为带教老师之一的杨医师,乐于把中医知识及经验传承给新一代中医师。“我总会教导学生要尊重病人,并且要特别留意他们求诊时第一句说话, 因为这往往是他们感到最辛苦的身体问题,然后再慢慢就着病情作仔细分析。”培育新生代中医师让杨医师充满使命感,也推动他不断进修,提升自己的中医知识。

仁爱堂中医中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满足市民日增的中医需求。 (仁爱堂提供)

见证中医中心发展

在仁爱堂任职多年,杨医师见证着中医中心的发展。“我初加入仁爱堂时中心只有4位中医师,现时中医师数目增加了不少,以满足市民日增的中医需求。”中医中心的设施亦与时并进,现时配备了电动升降针灸床、浓缩中药颗粒、电动配药机、候诊通知机等,杨医师认为装置的最佳化,有助改善登记、诊症及配药流程。有见基层人士医疗需求庞大,仁爱堂亦积极推出各种慈善计划,例如“医者仁心”赠医施药计划、“Covid-19康复人士免费中医门诊服务”、“长者免费天灸治疗计划”等,杨医师表示这些计划帮助基层市民分担部份医疗开支,广受社群居民欢迎。为帮助加强市民对中医的认受性,仁爱堂特别重视中医师的专业发展,除了定期为中医师提供培训,例如“中医从业员预防感染控制培训”,亦积极为他们安排不同型别的社群讲座及访问机会。

展望将来,杨琛医师希望能够多开展不同的专题服务,例如之前推出的“长者小腿抽筋治疗计划”,以深化本堂的中医发展。他亦盼望新加入的年轻中医师都能多加发挥,慢慢累积经验发展出自己的中医擅长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