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DSE补习老师教近30学生 叹基层命运难改:仅1人考入医疗专科
读书向上流是不少基层小孩的梦想,但现实却很残酷。有补习老师在网上分享为近30名学生补习的经验,已见证家境对学生有多大影响,能在DSE(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取得佳积的,绝大多数来自中产家庭,父母拥大学学历。基层学生客观条件上连安静温习都难做到,举例帮学生补习时,其父母当住他面吵架,无奈基层学生“只可以靠自己”,这些年来成功取得佳绩,考入医疗专科的只有1人。
帖文引起许多基层大学生共鸣,分享自己的见闻,“中学教嘅跨代贫穷,我以为讲紧非洲/第三世界嘅小朋友,直到升到u(大学)后,先发现自己系书中人”。
楼主在Dcard讨论区以“做补习真系见识到家境对小朋友嘅影响”为题发帖,表示自己来自中产家产,由大学1年级开始从事补习,至今博士3年级,已经帮近30名学生补习,如遇到学生有心学而家境一般,都会收便宜一点。
他指DSE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普遍都系中产以上出身”,父母多数有大学学历,而基层学生在学习时“会受到极多干扰”,尝试用功温习也无助考取佳绩。楼主举例,曾帮1名基层学生补习时,学生的父母“突然间唔知乜事喺个厅讲晒粗口嗌交”,有外人在场也是如此,很难想像一家人平时如何相处。他透露多年来只有1名基层学生能取得佳绩,考入大学医疗专科,“叫做改变命运”。
帖文引来大批基层大学生留言,认同个人努力不是考得好的主因,家庭环境影响更大,例如家中有自己的房间已是一大优势,实际上很多穷学生自小只能在客厅温习,“有好多身在福中不知福嘅人就会觉得只系基层小朋友唔肯努力”。
许多大学生更以学校见闻作证,“我间中学入hku(港大)嘅10个有9个都住私楼”、“考到八大嘅𠮶班大部份都住私楼”、“我都住公屋,但我大学识嘅所有人基本上都系住私楼”。不过,也有网民认为读书最重要仍是靠自己,“公道讲句,其实考到神科对有钱人仔女都系难,只不过对穷人更加难”。
有楼主的行家分享经历,指1名私楼学生在幼稚园3年班时父母就开始请私补每日补习,父母均是大学毕业,母亲更拥有硕士学历,学习疑难父母可全部解答。不过,行家指也遇过很聪明的公屋学生,虽然父母学历不高,却愿意投放资源供小朋友读书,“由英文幼稚园读到国际学校”。
(D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