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数字看收入不均、住所狭窄与人口老化
政府统计处于去年展开2021年人口普查,今年2月当局先行发布部分简要结果,近日又陆续公开更多相关资料。尽管过去一年数据难免受到社会运动余波、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化等特殊因素影响,但是透过对比2011年上次人口普查与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的对应资料,相信仍能窥见本地近十年间人口变化情况和揭示一些潜藏在背后的社会深层次问题。
先看全港整体人口概况,15岁以下组别于2011年占11.65%,2016年降至11.32%,到2021进一步减为10.90%;反观65岁或以上组别占比则由2011年的13.31%升为2016年的15.85%,再增至2021年的19.58%。上述数字毫无疑问说明近年香港人口老化问题正在快速恶化,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组青年与老年人口比例的基数尚未排除外藉家庭佣工。我们若将这点因素同时计算在内的话,2016年的数字会转为11.84%与16.57%,2021年的数字则变成11.39%与20.46%,可见本地人口老化情况实际更加严重。
接着再深入审视去年452个区议会选区的详细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因素会影响当区的青年人口比例。譬如在青年人口比例较高的一半选区,它们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平均约为37,395元,而从事经济活动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平均约为45,828元,但这两个数字在青年人口比例较低的另一半选区分别则为27,142元和34,528元,双方差距竟然超出1万元以上,算是从统计数字上证明了坊间那句“穷人唔好生仔”的戏言已经变成现实。特区政府如果仍然无法改善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相信它将继续成为加剧本港人口年龄失衡的催化剂。
居住环境影响生育意愿
另外,早前社会热议过的居住面积议题,似乎都跟各选区的人口老化程度存在关连。在青年人口比例较高的一半区议会选区里,其居所楼面面积中位数平均约为45.72平方米(492.13呎),而在青年人口比例较低的另一半选区这个数字仅得41.65平方米(448.32呎)。若将选区进一步按照相同标准划分为四级,那么它们的平均居所楼面面积中位数依次则为47.04平方米(506.33呎)、44.40平方米(477.92呎)、42.36平方米(455.08呎)、40.95平方米(400.78呎),刚好都是“拾级而下”。由此观之,难保日后香港不会出现另一句“住得细唔好生仔”的话......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327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2年7月25日)《从统计数字看收入不均、住所狭窄与人口老化》。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