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年度中期考核 上任半年工作成绩如何?

撰文: 01周报
出版:更新:

近日立法会展开了暑期休会,一众新科议员是在年初上任,至今已接近200日之久,所以这不失为一个对他们作年度“中期考核”的时间点。回想香港中联办于去年底第七届立法会选举结束后,曾经发表声明指出“可以预见,新一届立法会将彻底摆脱‘揽炒’‘拉布’的政治泥沼,行政主导体制优势会进一步发挥,行政、立法机关之间的良性互动将得以实现,香港必将掀开良政善治新篇章”,而社会各界亦十分期待议会落实“爱国者治港”后可以提升本港议政质素,我们不妨趁此机会检视一众议员表现有否做到上述效果。

首先应当指出的是,本届立法会确实已经取得了一些可观和值得肯定的成绩。年初以来议会至今有30天召开过大会、续会或行政长官答问会,撇除上星期刚过去那场未完成纪录的会议,其间全勤议员高达整体半数的45人,合计缺席人次只有95人,而且当中不少人单纯是牵涉洪为民生日宴事件被迫隔离检疫无法出席首次会议。至于今年内成立的12个法案委员会,同样亦有过半数已完成了工作。考虑到香港那段时期正遭受第五波新冠疫情的侵袭,今届议员的积极性与工作效率都比往届更高,对于“掀开良政善治新篇章”来说算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然而与此同时,各界别议员在大会的质询与缺席次数却又显得有点不成比例。地方选区、功能组别、选委会界别的议员总数现时比例为2:3:4,但上半年它们的质询次数比例仅得2:2.1:2.6,缺席人次比例则是2:4.1:7.4,三者比例存在明显差距。比对同样设有选举委员会界别的首两届立法会(表一),当年三个界别议员总数比例分别为2:3:1及2:2.5:0.5,它们首一年度质询次数比例相对接近议员总数比例,而以往功能组别缺席人次比例之所以较高,主要亦系源于个别几位议员的出席率偏低。由此观之,后两界别议员未来表现似乎尚有改善空间。

另一方面,就算议员有列席会议或提出质询,亦不代表他们就是完全从事高质议政。以上一场大会为例,其中一条书面质询竟然问及第五届政府开支大增的范畴,但相信任何不是“坚离地”的人都会知道原因肯定出在卫生防疫、经济纾困、社会福利等事之上,何况政府财政状况最新数字本来就能透过其他渠道公开查阅,根本没有理由将有限的议会质询浪费其上。此外,今年议员会上发言或许没了过去反对派的辱骂顶撞之辞,但就换来了过多的客气套话与浮夸赞词,客观来看它们一样都是在占用宝贵的讨论时间,对于提高议政质素无甚裨益。

立法会议员不仅要支持和配合“行政主导”,亦要提高议政质素。(中新社)

再者,虽然新一届立法会未出现恶性“拉布”以至暴力冲突一类非理性行为,可是这并不等同议事程序就变得完全畅通无阻......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326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2年7月18日)《议会上任半年工作成绩如何?》。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