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并施】十八区食物车设计大赛

撰文: 胡恩威
出版:更新:

香港回归二十五年,需要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其中一个可以考虑的短期项目,是由新设立的文体旅局推动“十八区食物车设计大赛”。里面可以分为︰专家组、学术组、青年组、小学组,在全香港发动香港人的创意,设计不同的食物车,并应该善用康文署辖下的公园与及政府的公共空间、临时市集,带动香港饮食业。

现在香港的食物车是根据食物工厂条例而设,所以非常巨大,可以说是全世界独有坦克货柜车级的食物车。根据这种条例批出来的食物车既不便民,也令经营成本大增。一架食物车差不多要二百万投资。其实食物车的本意就是灵活多元。到过日本、新加坡、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就知道,食物车有大有小,可以是小型的咖啡车,也可以有大型的热狗车,不像香港这样划一格式,窒碍了创意。

现时香港的食物车是根据食物工厂条例而设,一架车差不多要二百万元投资。(黄宝莹摄)

文体旅局首个项目应该是带动香港市民进行一次创意发挥,创造更多的旅游资源和开发更多和文创相关的产业。文创和饮食不能分开,大家到台北就会发现,那里很多政府部门和医院楼层地下都有非常多选择的美食广场,夜市也非常蓬勃。

文体旅局应该透过辖下康文署的场地,把年宵花市“恒常化”,不是一年办一次,而应该一季办一次。应该更加活跃地去思考香港整个文化文创产业“落地化”,透过“市集模式”去推广。西九文化区更应该积极参与,带动这股风气。

食物车正好可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配套。

食物车的观念是流动,要流动就不能像目前香港的食物车那样称为车却不是车。食物车需要更新条例,但是在更新条例之前,可以做个设计比赛,让香港市民集思广益,发展不同型别的食物车。也可以复古,甚至像以前卖糖葱饼、龙须糖或是飞机榄,一个人挂着一个背包便可以开始做生意。

食物车设计比赛可以有学生组,也可以在校园,例如科技大学、中文大学的校园举行。为什么不让学生组队设计食物车,并在校内服务同学和老师呢?分布于全香港十八区的各间中学,也可以在假日开放,进行这些活动。由学生组队,每间学校设计出具有学校和地区特色的食物车,岂不是一件好事?

透过食物动员香港人是最有效的,因为香港人识饮识食已是全球知名。这方面应该强化,尤其是文体旅局开局之后在旅游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推动饮食文化可以取得效果。

流动小贩和流动食物车本身就非常有创意,大家到曼谷与东京就感受得到。YouTube最近也有很多介绍日本不同地区流动食物车大师的影片,有的只卖某一种食物。

香港要复兴,首先是令市民有归属感,食物车就可以令市民有更加强大的归属感。(江智骞摄)

发挥流动食物车创意,也可以复兴香港传统流动小贩的精神。以前在戏院门外有很多不同型别的食物车,卖咖哩鱼蛋、卖卤味、卖臭豆腐、卖椰汁蔗汁、卖炸大肠、卖烧鸡髀鸡翼,各适其适,非常精彩!香港要复兴,首先是令市民有归属感,食物车就可以令市民有更加强大的归属感。

推动“全港十八区食物车设计大赛”既可发挥创意、设计,也有文化内涵,又可以培养不同的技术,发展多样化的食物车。政府部门应该配合,批出更多元化的食物车模式。政策方面,文体旅局应该研究不同城市食物车的管理方法,设立一个有效的系统。

胡恩威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政协委员、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暨行政总裁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