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爆发时 为何市民对专家之言总是半信半疑?

撰文: 01周报
出版:更新:

香港爆发新冠疫情两年多,一众医学专家评估疫情,为抗疫提供建议,除了做研究、开会,还要到爆疫地方视察,接受传媒访问,可谓劳心劳力。可是,政府专家顾问袁国勇与同袍日前撰文慨叹疫苗犹疑、外防输入走漏、侦测追踪工作不足,导致第五波大爆发,截至上周六(3月26日),逾110万人染疫,短短一个多月近6,900人染疫身亡。诚然,专家在第五波之前已忠告此等问题不解决,疫情难消,但为何问题久久缠绕社会,甚至出现不相信专家的境地?现时和日后要做什么才可缓疫,避免再次出现死伤枕藉的场面?

香港大学医学院3月22日公布第五波疫情的最新推算资料。(资料图片)

政府和专家在评估第五波疫情时,由偏向乐观到悲观,有人认为专家言论模棱两可、前后矛盾,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资讯不足,所说的是追踪传播链工作失败。例如袁国勇先在1月13日说病情未有几何式增加,显示疫情受控,若果继续找到传播链,疫情应该在农历年前后停下来。到18日,他回应如果所有确诊个案都找到源头,只要把所有密切接触者检疫,传播链都会停止。到23日,他称未来确诊数字几何级上升。

单看他的立场,会觉得他前后反复,但其实如果细想,他想传递的讯息其实一致……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310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2年3月28日)《医学专家叹控疫时机错失 如何避免一错再错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310期《香港01》电子周报其他独家精选内容:

“五十年不变”下半场需要一个怎么样的特首?

认真检讨第五波疫情教训 勿再重蹈覆辙

不能忽略民众困难 不要低估“中国式共存”难度

意在欧洲:拜登的老辣布局

“绿色能源科技”和“星际经济”是通往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钥匙

谁有摆脱俄罗斯的“底气”?  欧洲能源基本盘一览

俄乌战下“断氖” 芯片荒将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