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时光屋”《文明》|打机学历史 推翻玩物丧志
学历史不一定要看《南京大屠杀》影片,美国多个州份将电子游戏《文明》(Sid Meier’s Civilization)纳入学校正式课程,让孩子寓学习于娱乐,从历史游戏中掌握丰富词汇与历史知识;有加拿大制作公司精心设计《加拿大史》的游戏模组,加入精确的地图、原住民音乐和文化艺术,让逾两万间学校的师生了解加拿大的诞生过程。
其实《文明》并非传统的“学习软件”,而是吸纳全球不同年龄层的知名电子游戏,更被玩家喻为“精神时光屋”——它成功将六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浓缩于一款游戏,让机迷以自己钟情的方式体验人类大历史,甚至发展属于自己的文明。简单而言,玩家可以参与人类历史上曾出现的文明,由史前时代开始,收集资源、发展科技,将文明推进至现代。
《文明》的游戏设计师席德.梅尔(Sid Meier)是深得民心的创作者,他在回忆录《创造文明的人》分享创作诀窍与心路历程,由最初接触电子游戏世界的启发,到往后三十多年的设计生涯,以及如何将成功与挫折都贯注于《文明》。
近年有部份地区限制改编国家历史的游戏,认为是对历史的扭曲和篡改,自此不少游戏商将部份改编角色下架。容许玩家自行重写历史的《文明》自然引起不少批评,有学者认为《文明》美化帝国霸权,亦有玩家不满游戏漠视奴隶制度,对此,席德采取谦虚与开放的态度,聆听继而改善,例如随着系列的发展,打破西方角度的思维,让美洲、亚洲、非洲等地的文明取得平衡,促使《文明》系列成为多元的历史游乐场。
席德的作品启发无数玩家,鼓励他们探索知识。世界永远有许多尚待发掘的趣味,人生就像《文明》游戏当中的民族,不断探索世间新奇事物,一直思考、进化,以及进步……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297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1年12月28日)《《创造文明的人》:玩电脑游戏真的只有玩物丧志?》。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第297期《香港01》电子周报其他独家精选内容: